中國空間站:天宮核心艙「天和」發射,中國永久性空間站邁出第一步

China Launches Space Station Core Module Tianhe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天和核心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

名為「天和」的中國天宮空間站核心艙於周四(4月29日)成功發射,北京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邁出最新一步。

「天和」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號B火箭運載升空,是中國新空間站的一個核心部分,擁有可供三名宇航員生活起居的艙室。

天宮空間站是中國自主建設的常駐大型太空站,官方媒體稱它將是「國家級太空實驗室和太空母港」,並希望它能夠在2022年投入運作。

按照北京的計劃,在明年「天宮號」空間站投入運作之前,將會至少再發射10個類似的空間站模塊,而總重量達到66噸的空間站將會在離地球340至450公里(210-280英里)的太空軌道運行。

目前,人類在太空中唯一的空間站是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但是中國沒有參與其運作。

中國的太空探索起步較美國和蘇聯為晚,在2003年完成第一次載人航天任務,是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BBC駐中國記者麥笛文(Stephen McDonell)報道指,在太空探索計劃上的強國競爭與過去的美蘇「太空冷戰」有相似之處,是普世的科技雄心與大國之間互不信任混合的產物。太空探索潛在的軍事用途亦促使大國投入更多的資金在太空計劃上。

「天宮」與「天和」

中國空間站項目開始於十年前,至目前為止,中國已將兩個實驗室送入過太空軌道。

2011年發射的「天宮一號」和2016年發射的「天宮二號」均是試驗性質的空間站,只能允許太空人在其中短時間逗留。

而「天和」則是未來長久性空間站的核心艙。

天宮宇宙飛船和中國空間站

中國媒體稱,天和核心艙是中國空間站的第一個艙段,明年將會再發射「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兩個艙段;此外還將有4次貨運飛船和4次載人飛船發射。空間站計劃於2022年完成在軌建造,具備實驗能力,轉入應用與發展階段。

目前的國際空間站(ISS)是俄羅斯、美國、加拿大、歐洲和日本合作的產物,中國沒有被允許參與其運作。

國際空間站將於2024年退役,因此天宮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近地軌道上唯一的太空站。

中國的「航天夢」

中國的目標是在2030年左右成為航天強國,登月計劃、火星探索以及太空站的建設均在這個整體計劃之內。

北京在太空科技方面的雄心在近年也已經越來越呈現於世界眼前:中國在發展太空科技方面投入大量資金,並在2019年成為第一個將無人探測器送至月球背面的國家。

俄羅斯在最近宣佈,將在2025年退出目前的國際空間站計劃。

此前,俄羅斯還批評美國領導的「月亮女神」(Artemis)探索計劃,轉而與中國合作。

The Tiangong I spacecraft

圖像來源,CMSE

圖像加註文字,"天宮一號"是此前中國計劃在2022年前建立載人空間站計劃的一部分,但2016年與地面失去聯繫。

一個月前,中國與俄羅斯宣佈,將攜手在月球表面建造一個太空站。

法新社引述中國太空計劃分析專家陳蘭(音)表示,中俄太空站是一個重大項目。

「這將會是中國最大的國際太空合作計劃,所以非常重大,」他說。

中國的太空探索計劃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執政思想的一部分,中國官方媒體將中國的「航天夢」表述成是民族復興的重要一步。

新華社在周四引述習近平指,中國空間站和實驗室是「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的重要引領性工程」。

Presentational grey line

中國空間站建設的幾個里程碑

  • 2011年,「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在太空中進行對接與軌道試驗;同年,「神舟八號」飛船升空並與「天宮一號」對接
  • 2012年,「神舟九號」飛船搭載三名太空人升空與「天宮一號」對接,並在太空實驗室逗留了兩周
  • 2013年,「神舟十號」飛船搭載兩男一女三名太空人前往「天宮一號」,三人在實驗室逗留15天
  • 2016年,「天宮一號」停運,「天宮二號」發射,
  • 2017年,中國首架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升空,並與「天宮二號」對接
  • 2018年,「天宮一號」返回地球
  • 2019年,「天宮二號」在完成一系列實驗後返回地球
  • 2021年4月,中國空間站「天和號」核心艙發射升空,同年計劃發射貨運飛船「天舟二號」,以及載人飛船「神舟十一號」
  • 2022年,計劃發射太空站模塊「問天號」和「夢天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