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考”通识科新闻自由考题引发两极质疑 考生为何感到为难

俯瞰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某考场(24/4/2020)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本届香港“高考”在疫症与政治争议未息之背景下开考。

香港在抗疫与反政府抗议的紧张气氛中举行2020年“高考”——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在主科目通识教育科考试中,考生担忧一道有关新闻自由的考题是否要他们“政治正确”,建制派则指控是反政府阵营搞“政治化”。

这道考题要求考生根据一组有关香港新闻自由的民意调查数据,与一篇综合报刊评论与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之短文作出分析,并指出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可能出现的“两难”情景。

亲北京报章引述家长组织代表称,“政治化”考题会让家长与考生担心,答题内容与阅卷老师立场相左,将影响得分。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在发予BBC等媒体之考题简介中强调并无此事。

受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本年度文凭试主科笔试举行时间被推迟一个月,直到4月24日正式开考。据香港考评局数据,5.2万余考生报名参加本届香港“高考”,其中应届中六(高中三)考生近4.6万人。

自2019年6月初爆发,起因于反对香港特区政府推出《逃犯条例》修订案之“反送中”示威并未因为疫情而完全平息,近日仍有规模较小之抗议活动进行,当中也有发生警民冲突。

新一届香港立法会选举将于9月举行,一些声援示威者之组织与民主派政党、团体也趁着文凭试开考之际,到考场附近摆摊鼓励马上要到达合资格投票年龄的考生登记成选民,以抗衡建制派力量。

香港太古城商场内手持盾牌警察与群众对峙(26/14/2020)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疫情下“反送中”抗议规模缩小但仍时有警民冲突。
视频加注文字,印尼女记者Veby是迄今在“反送中”示威采访期间受伤最严重的一名记者。

通识科这道考题讲什么?

通识教育考试设两份考卷,星期一(27日)当天考完,共占80%分数,余下20%为在校期间撰写专题报告的所谓“校本评核”。据香港考评局发予BBC等媒体之《通识教育科考核简介》,卷一设三道“资料回应题”,属必答题;卷二设三道“延伸回应题”,考生三选其一作答。

引起议论的是卷一第三题,含两份资料。资料A题为“公众对香港新闻自由的意见”,参照香港媒体报道与相关资料,其内容乃取自香港记者协会委托原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进行之《香港新闻自由指数》2013至2018年间之评分数据。香港记者协会为立场靠近民主派之记者工会。

资料B为“取材自发表于2010年1月的期刊文章及2018年8月23日的报章评论文章”,这篇短文引述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指出,出版自由与传播自由“附有特别责任及义务”,其中若涉及“保障国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或公共卫生或风化”,则可透过立法予以限制。“新闻自由并不是绝对的”,“传媒工作者在行使新闻自由时须有操守,以体现社会责任”。

考题第一分题据此要求考生指出所提供数据之特征,第二分题要求考生提出两例“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可能出现的两难情景”。

谈新闻自由有那么敏感吗?

任教通识科的亲民主派组织“进步教师同盟”成员卢日高对BBC中文记者说:“从考试技巧来讲,这道题是要求高的。”

据香港媒体报道,不少考生走出考场后,对第二分题意见强烈。

一位曹姓女考生对香港有线电视新闻台说:“当时真的很错愕,答题的时候也得考虑……也许不要有政治色彩在其中。这让考生作答的时候得浪费许多时间去想该列举哪些例子。”

香港铜锣湾“反送中”示威现场一名身穿美联社反光衣记者怀疑被警员拉扯衣服(8/9/2019)

图像来源,AFP

图像加注文字,“反送中”爆发至今曾多次发生记者遭警员攻击事件。

一位陈姓考生告诉《香港01》:“第三题是困难的。一般到最后才做这道题,时间已经不够了,还得思考,会有点混乱。”

香港《苹果日报》称,有考生表示一看见考题就联想到警察打压采访,以及过去一年警员斥责记者为“黑记”的情景,也有考生说为免影响评卷员的观感,答题时刻意回避引用“反送中”示威作为例子。

卢日高认为无须忧虑。他给BBC中文解题:“这道题不是要求学生给个立场出来,而只是要求考生呈现一个两难的情景,所以学生只需就新闻自由和社会责任这两个概念可能牵涉的争议、矛盾,或者是记者采访报道时所面对的两难提出来即可。这个不涉及立场,老师(评卷员)只会看他能不能做论证,论证的过程做得好不好来做评分。”

“这种考题值得保留,而且反映了通识科的‘高阶思维’要求,要考生不光能看到争议的表面,而且要看见可能存在的内在价值的矛盾与冲突。”

香港湾仔某亲政府示威上一群女示威者举起“讨厌假新闻”、“支持二十三条立法”等标语与中国国旗(7/12/2019)

图像来源,AFP

图像加注文字,亲北京阵营在“反送中”示威爆发后再次要求推动《基本法》第23条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立法。

亲北京的香港媒体《大公报》引述一位舒同学形同这道题是个“陷阱”,亦有家长说这是迫子女政治表态,同时质疑香港记协“公信力全无”、“人数多年来不足业界十分之一,而且相当一部分是非从业人员”,并指责考卷引用的《香港新闻自由指数》“抹黑香港新闻自由”,又质疑考评局“如此惹火的试题内容,难道当局完全没有监管?”

《大公报》星期二(28日)的社评进一步称:“香港的新闻自由度即使不是全球第一,也是位居前列,甚至是自由过头,变成滥用……这个调查是由臭名昭著的‘香港记者协会’等机构作出的,有明显的政治企图。通识题引用香港记协的调查,却不提及来源,这不是误导又是什么?”

“正如新闻自由有边界,考试题目也并非百无禁忌。试想,德国的学生可以自由讨论‘纳粹’吗?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可以自由讨论宗教禁忌吗?”

亲北京教师工会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副主席,将军澳香岛中学副校长邓飞则对“大公文汇全媒体”评论称,本届考题“较简单,涵盖范围全面,相关议题亦不含政治立场”。“我看不到教协提出,担心学生立场不同会影响分数的问题。试题与中英文阅读理解差不多,没有要求学生表明立场,更何况通识科也不是根据立场给分。”

邓飞提及的教协,即亲民主派教师工会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

不过,据香港媒体报道,教协教育研究部主任理事、通识科老师张锐辉在考试过后回见媒体记者时,形容这份考卷“贴地”(接地气),并说第三题“不牵涉要学生表达他究竟觉得新闻自由还是社会责任重要”,且他相信阅卷员“不会介意他用反修例还是用哪些例子”。

跳过 Facebook 帖子, 1

无内容

继续浏览 FacebookBBC对外部网站内容不负责任。

结尾 Facebook 帖子, 1

考评局对这些评论有何回应?

香港考评局透过电邮向BBC中文指出,通识科考卷是根据考评局与特区政府成立的课程发展议会联合制定的《通识教育科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来拟题,当中订明,“通识教育科的教与学,以探究一系列经常出现的当代议题为中心, 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议题的多变、复杂和具争议性的本质”,“本科在学与教上所采用的探究模式,会反映在笔试考卷的设计中”。

考评局说:“而题目涉及的相关议题,例如新闻自由、民营企业和国企改革等也属课程范围之内,学生有机会学习和探讨,所以题目的设计符合课程及评估要求。”

“在选取和整理试题所提供的资料时,主要考虑资料能否定出议题的讨論范围和突显探究点、评估学生处理资料的多方面能力,资料也为考生提供与议题探究相关的背景内容。而在试卷所引用资料来源将于稍后出版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试题专辑》内列明。”

考评局也在《通识教育科考核简介》中介绍:“本科采用双阅卷员制阅卷,即每条题目由两位阅卷员独立评改,当两位阅卷员的评核结果有较大差距时,会由第三位阅卷员评改,而每位阅卷员只负责评改一条题目。”

“考试采用探究模式,考核考生应用知识、概念及其它不同的能力。考生不会因为其答案的观点或价值观与阅卷员的不同而被扣减分数。通识教育科考试的评分是基于考生所建立的论据、其论证过程和质素,而非考生所持的价值观和立场。评卷参考不是标准答案,作答内容只要言之成理,阅卷员会按其表现给分。”

香港中学通识科争议

香港某商场内中学生参与“反送中”集会(23/9/2019)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 NurPhoto

图像加注文字,亲建制阵营归咎通识教育让中学生参与反政府示威。

香港中学学制从英式三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预科体制改成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后,于2012年首次举行适应新学制的中学文凭试,考生最多可报考八个科目。通识教育科从旧制预科香港高级程度会考(旧高考)一门冷门的高级补充程度选修科目(意指成绩折算成大学入学绩点时只算一半),一跃成为与中文、英文、数学齐名的新高考四大必修核心科目。

不过,这并非考试首次出现“敏感”政治考题。2013年第二届考试曾讨论议会“拉布”拖延战术与“六四”事件悼念活动。

然而,2014年“雨伞运动”爆发,2019年再发生“反送中”抗议,亲北京阵营人士纷纷质疑通识科“教坏”香港年轻人,一手推动新高中学制与通识教育的中国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前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批评,是“失败”的通识教育造成年轻人的“问题”。

去年9月,中共《人民日报》客户端发表《香港通识教育,是时候检视了》,更明确指控通识科“教材不送审、无标准”、“课堂泛政治、带私货”、提出“去殖民化”是“香港教育的当务之急”。

该文曾点名批评香港通识教育教师联会主席赖得钟“以‘黑警死全家’标语作其社交媒体头像”,影射香港教师群体仇视警察。《大公报》28日重提此事,称香港教育“非动手术不可”。

香港通识教育教师联会发表声明说:“本会呼吁社会各界能应更全面地审视本科的考卷,避免放大个别议题、概念及提问用词,缺乏理据的批评不但贬低了前线同工的专业判断能力,亦抹杀了每年出卷者、以及各通识科教师多年之付出。”

香港新闻自由状况如何?

香港金钟记者工会与支持者举着象征记者在示威中采访之大型横幅游行抗议警察暴力对待(14/7/2019)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 SOPA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记者工会组织在“反送中”示威初期曾大规模游行抗议警方暴力对待。

自“反送中”示威爆发以来,香港警察与媒体记者之关系转趋恶劣。前线警员与亲北京媒体质疑其他记者“偏帮暴徒”,指控记者为“黑记”;亲北京网络媒体常见以“黄媒不会告诉你的真相”为标题,传播指控媒体记者“包庇”暴力行为之内容;亲北京记者工会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批评示威者冲击新华社驻港分社等中共官方媒体是对国家机关的“严重挑衅”和对新闻自由的“肆意践踏”,又指控香港记者“围堵欺凌”大陆记者。

对于一名正网络直播警民冲突现场记者被警员拦查时,遭警员朝着其直播镜头展示其身份证之事件,香港警务处处长邓炳强3月底接受一家电视台专访时称“有同事工作时过于投入”。香港记协随后在致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之公开信中形容,邓炳强言论“等同将‘过失’包装成为‘功绩’,实属指鹿为马”。

香港记协主席杨健兴前不久对BBC中文记者说,记协共接获52起涉及“反送中”示威的记者投诉、47起记者受伤,但他相信很多媒体没有通报个案。

总部设在法国巴黎的无国界记者组织(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刚在4月21日发表《2020世界新闻自由指数报告》,香港新闻自由度排名下跌7名至第80位。无国界记者认为,香港记者在“反送中”示威所遭受的暴力案件,主要是“警察与亲北京犯罪团伙”所为。被考题引用的香港记协《香港新闻自由指数》,公众评分部分在过去六年也呈下跌趋势,只曾在2016年略为回升。

跳过 Twitter 帖子, 1
允许Twitter内容

此文包含Twitter提供的内容。由于这些内容会使用曲奇或小甜饼等科技,我们在加载任何内容前会寻求您的认可。 您可能在给与许可前愿意阅读Twitter小甜饼政策隐私政策。 希望阅读上述内容,请点击“接受并继续”。

结尾 Twitter 帖子, 1

3月初,美国自由之家组织(Freedom House)发表《2020世界自由调查报告》,香港评分也下跌4分至55分, 被列为“部分自由”地区。组织称“部分原因是警察和政府对暴徒的镇压行动”。约两周后,美国传统基金会发表2020年度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香港25年来首次从榜单首位跌至第二位。

不过,香港特区政府认为传统基金会评分下跌,“主要受到2019年下半年社会动荡引发的治安问题所影响”,更称“在‘一国两制’下,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自由经济和深受信赖的法律制度一如既往地落实。资金于本地流动、流入和流出的自由都受到保障。香港市民继续享有多方面的自由,包括言论、新闻、集会和示威的自由”。

香港特区政府曾多次政府认为:“与基金会的忧虑相反,香港与内地在贸易、旅游和金融方面加强联系,并不会损害香港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