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码及核酸检测: 香港重连中国内地需跨两关

武汉医护人员对市民进行检测

图像来源,AFP via 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武汉实施了全民核酸检测。但全球这样做的城市极少。

香港和中国大陆城市深圳接壤,每日往来人次正常情况下多达几十万。在新冠疫情导致封关4个多月后,随着疫情缓解,两地开始尝试开关逐步恢复人员正常往来,重要标志是两地往返人士无需接受来回长达28天的强制隔离。

但分析指出,香港要想从深圳开始尝试建立和中国内地的“旅行泡泡”,还需要跨过电子健康码互认和核酸检测数量增加两道关口。

在此之前,澳门与接壤的广东珠海市已于五月实现健康码互认。

粤港澳互认健康码

珠海和深圳两座城市分别毗邻澳门和香港,一直以来三地人员往来最为密切。在已经公布的健康码互认措施中,跨境人士要先做核酸检测,检测结果转换成健康码,一次检测结果的有效时限为7日。

相对于澳门珠海之间较早实现健康码互认,有公众批评香港政府在本次健康码实施问题上效率低下和行动迟缓。

在中国内地,从居住的小区,到工作所在的公司大楼,许多地方都需要民众出示代表健康的绿色码才允许他们进出。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在中国内地,从居住的小区,到工作所在的公司大楼,许多地方都需要民众出示代表健康的绿色码才允许他们进出。

5月,港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透露:粤港澳正商讨三地如何互相认可检疫措施和病毒检测,将研究使用三地互认的健康码。

这涉及“一国两制”下两个特别行政区和一个中国省份在技术和信息上的共享。澳门很快于5月10日与广东珠海实现健康码互认,持绿色健康码的两地人士可以自由出入,不用接受隔离。

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的报道称两地的健康码后台“服务不作互联,符合两地法律;个人自愿提出转码,保护个人隐私;转码资料全程加密,保障信息安全。”

技术挑战主要来自香港和广东的互认。而提供健康码的平台主要是中国科技巨头腾讯旗下的微信。

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高本恩( Ben Cowling)对BBC表示,健康码主要是技术挑战。至于愿不愿意使用,则取决于个人。

香港有人剪掉电子手带逃避强制检疫,政府将成立举报热线。

图像来源,Reuters

图像加注文字,香港目前用电子手环监督接受强制隔离的人士。跨境学童及商务人士等特定人群可以不接受强制隔离。

香港推行手机健康码遇到的障碍可能和移动支付的遭遇类似。移动支付早在中国大陆风生水起,但在香港传统的现金和支票支付仍占主流。

中国的移动支付巨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近年来试图打开香港市场,但困难重重。市场阻挠源于香港本土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担忧。香港用户担忧,即使数据传回企业后台,但依旧会被中国政府监控。

除此之外,香港公民党立法会议员郭家麒表示担心中国内地核酸测试报告或健康码的准确度。

目前的进展是,港府已给予中港跨境儿童、跨境司机和在港上市公司行政人员等特定人群隔离豁免,前提是能够提供有效的核酸检测证明。深圳也宣布对近3万名跨境学童实施相应政策。

6月初,香港再次出现本地确诊案例。这可能也是相关政府在重新开关这一问题上态度谨慎的原因。

核酸检测能力

香港政府日前回复BBC查询时表示,在约有745万人口的香港,目前的日均检测能力为2000人。

从人口比例上来看,香港的日均检测能力是英国的十分之一。

大规模检测能有效发现无症状感染者。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大规模检测能有效发现无症状感染者。

尽管检测能力可能受到当地疫情严重程度的影响,但对有极高“输入风险”的香港,找出本地隐形传播链可能有助于政府部署下一步防控措施和如何进一步解封。如果需要扩大和澳门及广东的人员自由往来,核酸检测需求也将大幅增加。

香港的检测规模曾受到一些专家批评。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5月建议将香港每日核酸检测能力提升至7000人。他认为,香港卫生署有足够人手,只要做好时间编排,分头去做,便可增加每日检测人数。

港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回应称,当局没有拒绝过做社区样本,现主要做轻微病症的人,也主动检测机场工作人员,但检测没有病症的人较复杂,“不可能全港700万人做,若做,多久做一次?”

6月港府在回应BBC问询为何不展开全员检测的邮件时称,早发现是港府的防疫重点。为了最优化利用公共检测资源,“我们目前将检测重点放在案例确诊和受检测的高危人群。”

高本恩也对BBC表示:“对整个人口的全员检测成本异常昂贵。武汉的全员检测模式难以在世界其它地区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