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攤經濟:後疫情時代全民擺攤能否解決就業難

中國在疫情後放寬對流動商販擺攤設點的限制,以促進就業。

圖像來源,CNS

圖像加註文字,中國在疫情後放寬對流動商販擺攤設點的限制,以促進就業。

「你該不會是騙我的吧,我不相信!」當中國江西省瑞昌市的一名商販近日接到一通電話,鼓勵他在城市的街道上擺攤經營時,他流露出難以置信的語氣。

給他打電話的是當地城市管理部門的一名官員。在過去近30年間,俗稱「城管」的執法人員一直是中國街頭流動商販的最大「敵人」。為了展現城市的整潔,他們經常嚴厲驅趕和處罰那些未經允許就上街擺攤的商販。

但現在,情況似乎改變了。中國數十座城市的城管部門都在動員商販重新上街擺攤,官方媒體高頻度地宣傳著擺攤致富的故事。社交媒體上,#全員擺攤#甚至成為熱搜話題。

新熱潮背後,是中國在疫情後面臨的嚴峻就業形勢。官方數字顯示,中國的城鎮調查失業率已超過6%,創下歷史高位。各地希望通過「地攤經濟」促進就業,但這真的能成為復興經濟的新「救星」嗎?

「全員擺攤」

和世界很多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沿街叫賣的商販、琳琅滿目的地攤曾是中國擁擠的城市中最常見的回憶,但隨著各地政府開展打造「文明」城市的形象工程,加之網絡點餐和購物的普及,讓這樣的景象近年來幾乎消失。

但在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中,「地攤經濟」成為了中國各地政府恢復就業的政策法寶。中國媒體報道稱,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上海、濟南、南寧等27座城市明確發文,鼓勵擺地攤。

在江西省萍鄉市,一家餐飲企業6月1日在店門口擺夜宵攤位時遭到城管驅離,但僅僅一天後,便收到通知說已可以擺攤。

.

圖像來源,WEIBO

在另一則報道中,位於中部的河南省鄭州市,一排轎車開著後備箱在廣場上出售手工藝品和玩具。一名女攤主說,自己是上班族,現在利用業餘時間來擺攤,每天能額外賺人民幣1000元(141美元)左右。

「之前就很喜歡逛夜市,現在搞副業賺點外快算是實現了一個願望,大家也熱鬧,」她說道。

周四,#全員擺攤#的話題登上中國社交媒體微博的熱搜榜,網友們紛紛構思「幹點啥好呢」。在一個由官媒「人民網」發起的投票中,2.4萬網友中有近六成選擇去賣街邊小吃,隨後是玩具飾品。

眾多明星也在社交媒體上參與#明星擺攤大賽#​的話題,台灣歌手蕭敬騰發佈了一張自己賣奶茶的照片,並配文稱,「奶茶~我是專業der~」。音樂應用程式「唱吧」的創始人陳華甚至親身上陣,帶著麥克風在北京街頭擺攤賣唱。

失業率壓力

李克強稱,地攤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中國總理李克強稱,地攤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

「地攤經濟」的走紅很大程度上源於中國總理李克強的表態。在上個月底舉行的中國「兩會」記者會上,他表揚「西部有個城市」通過流動商販的攤位解決了大量就業。他表示,「人民群眾中有無窮創造力」。

李克強所指的城市是四川成都。該地從3月開始,便允許攤主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街道上設置臨時攤點,而這在以前往往被視為「佔道經營」。此外,對於其他違背環境秩序的行為,城管部門也應「以教育勸導為主,一般不實施處罰」。當地媒體報道稱,這種臨時性舉措增加了10萬個就業崗位。

幾天后,李克強前往山東煙台,在考察中專門拜訪了一處小區附近的麻辣燙攤位。

「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他對攤主們說。

這名中國二號領導人的表態背後是日趨嚴峻的中國就業形勢。中國官方公布的城鎮調查失業率在今年2月達到6.2%的歷史高位,儘管在4月下滑至6%,但依然存在失業潮風險。

在推遲召開的中國「兩會」上,北京將今年中國新增就業的目標設立在900萬人以上,比往年下調了200萬至300萬。中國官方還宣佈今年中國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將擴招18.9萬人,擴招比例超過20%。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胡榮對BBC說,疫情初期由封城以及各種隔離政策導致的經濟活動停滯,讓消費大幅降低。雖然目前中國疫情得到控制,但國內的消費需求還未恢復,很多外貿企業訂單需求大幅降低,這些因素使得失業率大為增加。

李克強在上月底的記者會上罕見表示,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他還表示,自己在中國政府網上看到留言,「大概三分之一都是談就業的」。

「一位農民工說他50多歲了,在外打工30多年,每年如此,但今年還沒有找到工作,全家都陷入困境。還有一些個體工商戶,已經歇業幾個月了。一些外貿企業現在沒有訂單,影響員工就業,」他舉例道。

新的「救星」?

在此次疫情之後,中國當局曾嘗試多種方法來促進國內消費。此前,被稱為「直播帶貨」的新模式成為中國互聯網新的流行符號。3月和4月,中國各地的數十名地方官員紛紛加入主播行列,通過直播售賣當地的特產。

胡榮表示,「地攤經濟」是一種過渡性、靈活性和臨時性的就業,短期看可以吸收很多疫情中關店裁員的人再就業,其相比於租金昂貴的店面經營成本小,門檻也很低,可以成為網購的補充。

根據支付平台「支付寶」的數據統計,截至5月底,中國已有1200萬家小店和路邊攤收入同比增長,實現反彈。

一些店鋪將餐桌放到公共街道上,在過去一直被視為違法的佔道經營。

圖像來源,XINHUA

圖像加註文字,一些餐館將餐桌放到公共街道上,在過去一直被視為違法的佔道經營。

然而,官方此次對地攤態度的突然轉變和旋風式宣傳,也讓很多網友不買賬。很多網友回憶起此前頻繁被曝出的城管人員對攤主的暴力執法行為,以及北京2017年驅逐「低端人口」的做法,質疑當局朝令夕改的政策無法取信於民。

中國每隔三年都會在全國範圍內評選一定數量的「全國文明城市」,該項稱號被地方官員認為是一項重大政績。因此,從打擊街頭小吃攤販,到統一更換全市的廣告牌,甚至要求全城背誦宣傳口號,很多城市樂此不疲。

在官方媒體一則講述「退伍軍人坐輪椅擺攤12年」的報道中,西安的一名殘疾退伍軍人對記者說,此前擺攤就像打游擊一樣,每天都被攆,但「現在政策好了」。有網友批評該報道說,「之前擺攤11年都是負面典型,今年就成當正能量了,上面說你是什麼就是什麼。」

「所以下次評文明城市時,又要抓嗎?」另一名網友評論道。

音頻加註文字,北京被迫遷租戶:不離開怎麼辦?

此外,胡榮認為,官方在提倡「地攤經濟」的同時,也應該及時提出對企業的紓困方式,同時照顧高租金的店面經營,因為不可能所有人都從事「無租店費用的地攤經營」。

疫情發生後,相比於美國和日本都批准了總額近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包括相當大規模的直接支出,中國在上個月末的「兩會」僅宣佈通過新增赤字和建立抗疫特別國債,注資人民幣2萬億元(約合2790億美元)提振計劃,普遍低於外界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