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停刊後,香港網媒現恐慌性調整求自保

香港《蘋果日報》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香港《蘋果日報》早前因為捲入《國安法》案件被當局凍結資產,隨即在短短幾天后宣佈停刊。

香港《蘋果日報》早前因為捲入《國安法》案件被當局凍結資產,隨即在短短幾天后宣佈停刊。多家香港網媒也陸續出於對可能觸碰紅線的憂慮,宣佈採取內容下架等應對措施。

多名蘋果高層和兩名撰寫評論的主筆相繼被捕,其中筆名盧峰的馮偉光,是在凖備登機前往英國時在機場被捕。香港政府和警方強調《蘋果》的遭遇與新聞自由無關,稱相關人士是涉嫌觸犯國安法。

分析認為《蘋果》事件在當地媒體中已造成寒蟬效應,香港新聞自由處於主權移交後的谷底。

Members of RSF, Reporters Sans Frontieres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carry a mock coffin and pages of Hong Kong-based Apple Daily newspaper, during a protest against the closure of the newspaper, outside the Chinese Embassy in Paris, France, 25 June 2021.

圖像來源,EPA

圖像加註文字,無國界記者組織在中國駐巴黎大使館前放置棺材模型,紀念香港《蘋果日報》。

《立場新聞》:董事辭任文章下架

在2019年反修例示威中受到關注並受到泛民派歡迎的網媒《立場新聞》6月27日晚發出公告,形容「文字獄已降臨香港」,所以作出行動希望減低各方風險。

它被視為蘋果停刊後香港本地最具影響力的民主派媒體之一,在社交媒體臉書有170萬追隨者,從2014年12月成立以來,強調自己「致力守護民主、人權、自由、法治與公義等香港核心價值」,過去曾被中國官媒多次點名批評。

《立場新聞》公告宣佈,將把今年5月或之前刊出的博客文章、轉載文章和讀者投稿等評論文章全部暫時下架,會與作者確認意願和風險後再重新刊出;暫停接受贊助;中止會員月帳轉賬和停止接受新會員。《立場新聞》稱估計自己的儲備足夠應付9至12個月的開支,有需要時再尋求外界贊助。

另外,《立場新聞》為了保障員工,在今年5月已終止入職半年以上員工的僱傭合約,以高於法例要求的補償額結算,再以不低於原來條例簽署新合約重新聘用。此舉相信是為了避免公司資產遭凍結而令員工無法得到補償或遣散費。

包括歌手何韻詩、前香港立法會議員吳靄儀、時事評論員練乙錚在內的六名董事也宣佈辭任,目前留任的僅剩兩位董事。

《立場新聞》強調,新聞報道上不自設禁區,仍會盡力報道關乎公眾利益的新聞。

跳過 Facebook 帖子, 1

無內容

繼續瀏覽 FacebookBBC對外部網站內容不負責任。

結尾 Facebook 帖子, 1

《852郵報》:撤下YouTube視頻

網媒《852郵報》在今年5月已經停運網站,當時的解釋是員工及其家人感到憂慮而辭職,以及公司收入難以維持。

其創辦人遊清源此後以一人公司的方式營運,包括在YouTube發佈影片,《852郵報》旗下影片在YouTube上的總觀看人次逾1600萬。

《蘋果》關停事件後,遊清源宣佈會把《852郵報》所有視頻下架。他形容香港政治氣候變成「黑色暴雨」和「十號風球」,情況急轉直下,一直沿用的評論政治方式已不可繼續,未來會以較安全的方式留守。

音頻加註文字,香港《蘋果日報》停刊:和「蘋果」說再見

Winandmac:撤出香港

一家以科技媒體出身的網媒Winandmac Media宣佈撤出香港,原因是「經常受到不知名的恐嚇和威脅」。

其聲明稱,在《蘋果》停刊和《立場》作出調整等情況下,可見「香港的新聞自由已經不是大家所熟悉的樣子」,經考慮按政府要求取消相關商業登記,並提供新海外辦事處的資料,在香港相關的報道,將會依靠自由工作者。

但這家公司資金只夠兩至三個月,正尋找方法解決困難。

這家公司在2010年開始運作,最初以報道科技新聞為主,規模相對較小,讀者群不大,在臉書有約5.8萬人追蹤,其簡介中用粵語稱:「我地系(我們是)全華人區最夠膽講最直接的新聞網站……唔會乜都話好(不會什麼都說好),為香港人提供最勁爆的新聞內容。」

跳過 Facebook 帖子, 2

無內容

繼續瀏覽 FacebookBBC對外部網站內容不負責任。

結尾 Facebook 帖子, 2

另一家網媒inmediahk.net的創辦人林藹雲亦撰文表示,過去幾天,有香港獨立營運的媒體曾遭匿名威嚇訊息,訊息上詳列了董事會和員工的姓名。

香港記協:「白色恐怖」

香港記者協會發表聲明,指連串事件顯示「白色恐怖」籠罩新聞業界,對此表示「極度憂慮」。

早在《蘋果》的拘捕事件前,記協在5月的調查,全港91%在職記者認為,香港新聞自由比去年下跌,85%的受訪記者認同,香港政府是打壓新聞自由的主要來源。

協會批評說,《蘋果日報》停刊後,傳媒自我審查的風氣「吹得如颶風猛烈」,「極大程度是由於執法機關沒有清楚解釋執法凖則,令傳媒無法安心營運,最終將徹底破壞第四權的監察角色」。

對於有官員指「言論自由並非絶對」的說法,記協呼籲這些官員要更具體解釋他們所認為言論自由的界線,避免只以「意圖」去解釋傳媒工作者的行者會否違法。

音頻加註文字,香港《蘋果日報》初創時,其小報風格、大報印刷招致不少非議,但在香港主權移交後,它逐漸被視為言論自由橋頭堡。

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亞洲區副主任菲爾·羅伯森(Phil Robertson)對BBC表示,香港當局的做法嚴重侵犯新聞自由,並把獨立新聞作為犯罪。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的高級講師張楚勇對BBC表示,對《立場新聞》採取預防性措施不感驚訝,預期當局會對其他媒體採取類似行動。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5月接受中國官媒訪問時早已表明,香港在「完善」選舉制度後,仍然有大量制度有待完善,當中包括傳媒。

而林鄭月娥在《蘋果》關停後,再次強調此事件和新聞自由無關,強調一般的新聞報道工作,是不應該也不會去危害國家安全,當局不會因有人以傳媒機構作「擋箭牌」就免於法律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