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局向香港地產商施壓? 背後的住房問題與政治角力

  • 李翰文
  • BBC中文
"月租12,000元換來120平方呎,你認為這沒問題嗎?"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香港示威浪潮中,不少塗鴉都批評當地房子的售價或租金太高,換來的房子面積卻十分少。圖中字句批評:"月租12,000元換來120平方呎,你認為這沒問題嗎?"

路透社早前引述消息稱,中國官員在一場非公開會議中,向香港發展商表明,遊戲規則已經改變,北京不會再容忍壟斷行為,要求香港的地產商幫助解決當地的房屋問題。香港媒體再跟進報導時引述消息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個內部會議明言,地產商左右香港情況的做法已經一去不復返。

北京據報向發展商施壓的消息引起當地討論,多家地產公司的股份下滑。

多家地產巨頭先後嘗試為說法降溫,其中新鴻基地產回應香港媒體查詢時指出,公司沒有收到相關消息,也從不贊成壟斷市場的行為。而中原地產其中一名創辦人施永青也形容,北京政府向地產商施壓的說法「言過於實」,他不相信中央會「指示」地產商做任何事情,將他們「逼到牆角」。

分析認為北京一連串的舉動,似乎有意逐漸削弱地產商的影響力。

香港一些分間樓宇單位(又稱"劏房")的面積比監獄的囚室還小。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香港一些隔斷房(又稱"劏房")的面積比監獄的囚室還小。

觀察人士:港地產商議價能力有限

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北京對香港發展商的訊號,與當局近月在中國大陸以各種原因整頓多個行業,提出「共同富裕」的政策有關。

他接受BBC中文訪問時形容,官方向民營企業等爭取資源是一個「已經出現的勢頭」。劉銳紹認為官方在香港會用「解決房屋問題」為切入點,至於其他要求就視乎雙方互動和具體接觸的內容。

他認為,香港發展商可以議價的能力有限,「發展商以前的對手是香港政府,但現在對手是共產黨,他們可以不服氣嗎?」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也認為,香港發展商過去有影響力主要是因為北京政府的優待,但現在已經改變。

他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認為,這個消息落實的方法主要是依靠發展商主動配合,否則可能會有後果。 「北京與地產商洽談,要他們識相、要回饋社會,我想第一步都是等這些地產商自動自覺,政府要發展的時候就不要動輒就提出司法覆核。」

他認為如果發展商仍然不配合,那麼北京當局可能示意香港政府利用嚴厲法律手段收回土地,到時候收地賠償的數目就不是地產商說了算。

香港的平均的房子價錢,相等於當地人20年的收入。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香港的平均的房子價錢,相等於當地人20年的收入。

為什麼地產商成為被批評目標?

香港輿論過去一直有「地產霸權」一說,意思就是指地產商背後的集團同時涉足不同的行業,公共運輸、零售、飲食都有它們的蹤影。

香港首富李嘉誠創立的長和系企業除了建房子,還擁有在香港提供電力的香港電燈、連鎖超級市場百佳、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流動電話公司和記電訊等。香港總勞動人口約380萬,但根據福布斯最新資料顯示,長和系集團總共有約30萬名員工。

另一家發展商新鴻基的情況也差不多,它由李兆基、郭得勝和馮景禧創立,旗下公司擁有香港巴士公司九龍巴士、連鎖零售店一田百貨、流動電話公司數碼通等。

香港市民不論是日常生活、購物、外出乘車大都難不開當地發展商和它們的附屬公司。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香港市民不論是日常生活、購物、外出乘車大都難不開當地發展商和它們的附屬公司。

這些地產商過去在體制的影響力都十分大。2016年負責選出特首的選舉委員會1200人中,有41人屬香港五大發展商之一。選委會不少商界相關的代表,過去投票取態會傾向跟隨發展商富豪。

不過,港府近期修改選舉制度,選委會席數和立法會議席分別增至1500人和90人,但發展商的席位沒有隨之增加,間接沖淡其影響力。加上一些富豪陸續把這些參政的機會給予下一代,外界預期發展商動員商界的能力慢慢減退。

發展商在香港的政治體制上普遍被視為建制派一員,但過去與北京的關係並不完全密切。中國官媒2015年曾經發表文章「別讓李嘉誠跑了」,批評李嘉誠旗下公司從中國大陸撤出資金是「失守道義」的行為。

香港2014年「佔領中環」運動,大多主要發展商起初都沒有發聲,官方新華社批評香港的富商對運動悶聲不響,更點名批評李嘉誠、李兆基和吳光正等,發展商才陸續表態,強調香港需要穩定才可發展經濟繁榮。

2019年香港示威浪潮也有類似的情況。自6月示威開始,發展商和商界也沒有主動高調發聲,直至中國官媒8月發文批評香港富豪「集體沉默」,各家主要發展商發出聯合聲明,譴責日漸升級的暴力,並堅定支持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特區政府,以及警隊嚴正執法,止暴制亂。

李嘉誠在多份報章頭版的廣告引起外界關注,字眼上有禁止暴力、「愛中國」、「愛香港」等字眼,但輿論解讀這些字句暗藏「因果由國,容港治己,義憤民誠」,似乎是暗地裏批評事件起因來自國家,建議應該容許香港繼續治理自己。

一些網絡評論留意到,把這數句話最尾的字拼起來,就形成這句句子:"因果由國,容港治己,義憤民誠"。但網絡同時流傳另外一種解讀方法,把每個句子最後兩個字串連起來,句子變成:自由中國、包容香港、法治自己。
圖像加註文字,一些網絡評論留意到,把這數句話最尾的字拼起來,就形成這句句子:"因果由國,容港治己,義憤民誠"。但網絡同時流傳另外一種解讀方法,把每個句子最後兩個字串連起來,句子變成:自由中國、包容香港、法治自己。

北京把住房問題視為香港亂局的原因

2019年「反送中」示威時,香港示威者除了爭取普選、撤回《逃犯條例》、追究警暴等訴求外,一些示威者留下的信息,卻是與香港房屋問題有關。

其中一個塗鴉質問:月租12,000港元換來120平方呎(的居住空間,相等於約11平方米),你認為這沒問題嗎?

北京當局似乎也留意到這點,官方媒體新華社曾經明言香港年青一輩完全沒法負擔房子是示威浪潮的社會深層根源。《人民日報》則說,發展商「是時候釋放最大善意,而不應只打自己算盤、囤地居奇、賺盡最後一個銅板」。

香港家庭收入追不上房子價格升幅. 房子價格在1997至2003年期間下跌,之後一直上升,速度遠超家庭收入水平。.  圖表以1999年作標準,顯示平均房價和家庭收入的升幅。例如2012年的房價指數升至約200,就表示當年的房價比1999年上升約一倍,同年收入指數約144,表示當年平均家庭收入比1999年上升約1.4倍。.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今年7月出席公開活動時,說香港要告別「劏房和籠屋」,希望香港的住屋問題可以改善。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曾宣佈將啟動一個稱為「土地共享」的計劃,讓發展商在它們擁有的土地興建更高密度的住宅,同時需要讓出部份作為公眾房屋用途。

一些發展商已經作出反應,新世界發展先宣佈捐出399萬呎農地發展社會房屋,另一個發展商恆基也宣佈將借出一些土地讓政府發展過渡性房屋,安置一些輪候公共房屋的市民。但外界留意到它目前仍然擁有超過4500萬平方呎的未發展土地,而捐出土地的面積只有43萬平方呎。

香港超過一半土地都是綠化帶. .  資料截至2020年7月30日.

不過,是否解決住房問題,香港青年就會沒有政治訴求?

一名不願意透露名字的民主派政治人物對BBC中文表示,香港人對政府的不滿情緒,來自自由被削弱,而非生活經濟困境,而香港的土地房屋問題,政府也需負上一定責任,如果北京把責任放在地產商,那只是找錯代罪羔羊。

香港真的缺地發展嗎?

香港有聲音認為,可發展土地不足的成因,是政府近年不斷賣地,但發展商買下土地後不作發展,待政府宣佈地皮附近有發展計劃時,令地皮升值的時候,開發商才建房子,並高價出售給消費者。香港社會稱這個做法為「囤地」。

香港媒體的資料顯示,恆基、新鴻基、新世界和長江實業四家主要開發商現時「囤地」約1.02億平方呎,差不多佔香港總土地面積1%。

9月21日,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回應路透社有關北京官員要求港地產商協助解決房屋問題的報導時表示,香港地產開發商近年比較願意配合特區政府的土地政策,強調政府可運用公權力在有需要時收回私人土地發展公營房。

香港法例中的《收回土地條例》,讓政府可以收回一些土地作公共用途,並作一定補償。

"明日大嶼"計劃包括建造多個人工島(圖中粉紅色範圍),並用多個新的道路和鐵路網絡(紫色和藍色線所示)把它與香港其他地方連接起來。

圖像來源,HONG KONG GOVERNMENT

圖像加註文字,"明日大嶼"計劃包括建造多個人工島(圖中粉紅色範圍),並用多個新的道路和鐵路網絡(紫色和藍色線所示)把它與香港其他地方連接起來。

政府規劃署的數字顯示,香港約65%的土地都劃作綠化帶或郊野公園範圍,這些土地受法律保護,不能隨便發展。

前特首梁振英提出發展郊野公園的邊緣範圍,作房屋用途,但當時不少聲音以不符保育原則為由,最終擱置。

填海是香港過去其中一個主要增加土地供應的辦法。林鄭月娥在2018年提出「明日大嶼」計劃,在香港島和大嶼山中間的水域建造多個人工島,總面積約1,700公頃,但計劃當時估計需要5000億港元(約638億美元),引起爭議。計劃至今仍然在研究階段。

香港地產商「囤地」. 四家主要地產商擁有農地面積約等於香港總土地面積差不多1% . 四家主要地產商擁有農地面積約等於香港總土地面積差不多1%  一個標準足球場面積約7.7萬平方呎(上圖數字以萬平方呎為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