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星級背後的奇妙故事

  • 安妮塔•伊薩斯卡
  • Anita Isalska
。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克萊蒙費朗的鵝卵石小巷和火山石建築看起來古色古香,不像是鬧革命的地方。但在1889年,當安德烈•米其林(André Michelin)和愛德華•米其林(Édouard Michelin)兄弟在這裏創辦了一家輪胎公司後,這座法國城市永遠地改變了旅遊行業。

這座有著14.5萬人口的城市,位於法國的奧弗涅-羅訥-阿爾卑斯大區(Auvergne-Rhône-Alpes)。克萊蒙費朗獨特的建築和令人印象深刻的鄉村地貌,使其成為值得探索的地方。但除了黑色的尖塔和裝飾華麗的聯排別墅之外,還有一件令人好奇的事情等待發掘。克萊蒙費朗的這對發明家兄弟,不僅改變了現代運輸,還建立了一個品牌,將美食界的最高榮譽——米其林星級授予最好的餐廳。

,

圖像來源,Anita Isalska

圖像加註文字,法國城市克萊蒙費朗是米其林輪胎公司的誕生地。

法國及其它國家的遊客們得好好感謝米其林兄弟。在克萊蒙費朗長大的哥倆,開始的時候本來是要拯救祖父處境困難的工廠生意,最後卻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他們在輪胎上的創新——從可拆卸的自行車輪胎和橡膠輪胎火車,促使個人交通變得前所未有的便捷與經濟。

在20世紀初,隨著米其林指南和地圖的推出,兄弟二人不僅讓「米其林」成為輪胎的代名詞(按收入計算,今天米其林是全球第二大輪胎製造商),還成為了旅遊和高級美食的代名詞。該公司最聰明的招數之一,就是突出了值得你專門跑一趟去吃的食物。指南裏介紹了不可錯過的地方菜,以及藏酒豐富的酒窖,誘使司機跑得更遠(當然,他們需要堅固的米其林輪胎來完成旅程)。自從1926年米其林星級出現以來,指南中獲獎的最佳餐廳和耐用的汽車輪胎以及對美食的追求就永遠交織在一起了。

「米其林在20世紀初預測到了旅遊業的發展方向,」馬薩諸塞大學洛厄爾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Lowell)19世紀和20世紀法國史專家帕特里克•揚(Patrick Young)教授說。「米其林指南的創新之處在於,把汽車運輸、詳盡的路線信息以及酒店和餐廳的評分體系整合到了一起。」

直到今天,克萊蒙費朗都是米其林的總部所在地。雖是座工業城市,這裏卻一派田園風光:廣闊的利馬涅平原(Limagne)被多姆山鏈(Chaîne des Puys)分割,地質特徵令人稱奇,2018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這裏的80座山丘和火山錐是沉寂了7000多年的火山留下的遺跡。如果你站在該城地標——帶有雙尖塔的聖母大教堂的台階上,就能看到遠方1465米高的多姆山(Puy de Dôme)。

無需遠離克萊蒙費朗的歷史中心區,遊客就能了解米其林的遺產。往東數公里處,就是米其林探險(L'Aventure Michelin),這是一個互動式畫廊和博物館,位於克萊蒙費朗最大的米其林工廠——一座20世紀初的建築裏。自從2009年開業以來,已有60萬名參觀者來到這座米其林神殿。

「米其林和克萊蒙費朗的故事緊密相連,」米其林博物館的館長尼古拉斯(Stephane Nicolas)說。「米其林博物館的宗旨是向盡可能多的人分享米其林的歷史、文化和價值觀。」

。

圖像來源,Anita Isalska

圖像加註文字,克萊蒙費朗的米其林博物館介紹了米其林的品牌歷史。

米其林兄弟的第一個突破,是可拆卸充氣輪胎的專利,它在1891年的巴黎-布雷斯特-巴黎自行車比賽中進行了測試。接著,他們發明了第一個汽車輪胎、第一個能應對100公里時速的輪胎,以及第一個可以拆卸的輪輞。1929年,他們開始涉足鐵路運輸。1931年,採用橡膠輪胎的米其林機車第一次在鐵軌上行駛。

兄弟倆是法國夢想家浪潮中的一員,這個浪潮包括工程師埃菲爾(Gustave Eiffel)、時裝設計師香奈兒(Coco Chanel)和航空先驅布萊裏奧(Louis Bleriot)。布萊裏奧完成了從英國到歐洲大陸之間的首次載人飛行。當時,法國從農業國家開始轉變為工業國家。當米其林兄弟開始做輪胎生意時,全法國的汽車加起來不足3000輛;現在達到了3200萬輛。該博物館擁有一系列令人驚嘆的汽車和跟交通有關的展品,它們都來自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

「在創辦米其林博物館時,我們並沒有理會已有的概念,」尼古拉斯說。「我們希望這個體驗是量身定制的,符合米其林的個性。」博物館裏的金屬地板和瓦楞屋頂保留了工業風味,而展品偶爾也具有超現實性:汽車穿過巨大的地圖、公司的吉祥物米其林先生(在法國大家都叫他必比登,Bibendum)在門口上方興高采烈地冒出來。

。

圖像來源,Anita Isalska

圖像加註文字,米其林兄弟的第一個突破,是可拆卸充氣輪胎的專利。

米其林公司的吉祥物誕生於1898年,今年已經120歲了,是世界歷史最久的公司吉祥物。米其林博物館的一個展覽,持續到2018年年底,展示了他最好的一面。展覽匯集了數十年來的120幅畫作,展現出吉祥物如何從一個抽著雪茄、圓咕隆咚的美食家,變得沒那麼胖(儘管還談不上苗條)。他的名字叫必比登,來自拉丁文Nunc est bibendum,意思是「暢飲時刻到了」,讓人聯想到米其林輪胎會「喝光」擋道的所有障礙。從現代的眼光看,這倒更像是米其林進入美食旅程的預兆。

米其林公司從1900年開始製作旅行指南,一開始是免費發放給駕車者的法國指南。接下來的十年裏,公路圖陸續出版。這些書和地圖吸引著司機探索自己的國家,繞道去好吃的館子,在某個地方過夜,延長旅行時間。這是一個妙招,鼓勵人們延長駕車旅行時間,反過來,這也能促進輪胎銷量。

1926年,米其林開始製作更為全面的旅行指南,重新關注美食,它被廣為參考,這要部分歸功於靠譜的評論,它們是由秘密食客匿名做出的(這一過程至今依舊受到嚴格的保護)。今天,米其林覆蓋歐洲、亞洲和南北美洲的34個地區,在全球餐飲業者當中,著名的米其林星級評分系統既令人害怕,也令人狂喜。幾乎每一位有抱負的廚師都想贏得「米其林星」。

「儘管多年來有所改變,但必比登原本完全是白種的、法國上流社會男性氣質的象徵,」揚教授說。「單片眼鏡、雪茄及其腰圍,都是悠閒的中產階級男性的象徵,米其林評星體系使得巴黎大都會的標凖,成為了法國和全世界文化價值的標凖。」

《指南》一直在出,米其林也成功保持住了品味創造者的聲譽。但米其林作為品味獨裁者的地位仍然存在爭議,獲得或失去一顆星所帶來的極端壓力,經常登上新聞頭條。英國廚師黃震球(Andrew Wong)將獲得米其林星級與結婚相提並論;個性執著的名廚拉姆齊(Gordon Ramsay)稱,當他名下一家米其林2星餐廳被摘星後,他難過得哭了。

甚至克萊蒙費朗郊外的碧綠群山,也在米其林的歷史上也留下了一筆。1908年,米其林兄弟推出了米其林航空杯(Michelin Aviation Cup),懸賞10萬法郎,看誰能第一個在6個小時的時間裏從巴黎飛到克萊蒙費朗。今天,許多滑翔傘在火山錐上空翱翔,將多姆山鏈的起伏景緻盡收眼底。

米其林的遺產依舊激起克萊蒙費朗人的強烈自豪感。米其林星級能夠造就或者毀掉餐飲生涯;這家公司棉花糖造型的吉祥物出現在世界各地;它每年生產超過1.87億隻輪胎。所有這些,都發端於此——法國奧弗涅的中心地帶。

「米其林無處不在!」住在克萊蒙費朗的熱情博主、給奧弗涅-羅訥-阿爾卑斯大區旅遊局工作的博裏(Ghislaine Borie)說。「許多人的家人都在那裏工作,或者曾經在那裏工作,像是祖父母或者父母,這家公司依舊深深地扎根於這個地區。」

「多年來,這座城市的面貌也受到了這家企業的影響,」博裏補充道。「就我個人來說,我真的很喜歡『cités Michelin』,就是尚蒂爾格山上的那些小房子,從20世紀初開始,就供公司的員工使用。」許多這樣的住宅小區至今依舊住著人,其中一些位於克萊蒙費朗風景如畫的丘陵上。

在一些地方,一座城市與一個跨國公司的長期聯繫可能會招致冷嘲熱諷。但法國是一個尊敬工業先驅和藝術家的國家。探索像克萊蒙費朗這樣一個融合了工業設計和哥特式壯觀建築的城市,不難發現各種原因。

「有時人們會取笑克萊蒙費朗,叫它『輪胎城』,」博裏說。「但這裏遠不止於此;這裏的獨特歷史和成功故事,在其它地方已經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