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去世,享年88歲

拉姆斯菲爾德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拉姆斯菲爾德(左)在尼克松政府中建立了地位,之後在福特(右)手下工作。

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Donald Rumsfeld)去世,享年88歲,他曾在傑拉爾德·福特(Gerald Ford)和喬治·W·布什(George W Bush)任總統期間擔任國防部長。

他以支持美國應對9/11恐怖襲擊而聞名,但他的政治生涯最終因伊拉克不斷升級的衝突而毀於一旦。

在長達數十年的職業生涯中,拉姆斯菲爾德因智勝對手而贏得了「終極華盛頓圈內人士」和「真正的政治倖存者」的名聲。但對他的批評者來說,他是無情的鷹派人士——一個為了權力而不擇手段的人,以及戰爭設計師。

公眾對他最令人難忘的一個時刻是在2002年一次新聞發佈會上,當被問及將薩達姆·侯賽因(Saddam Hussein)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聯繫起來缺乏證據時,他用「已知的已知」和「已知的未知」之說法給出了迂迴的回應,引起公眾嘲笑。

唐納德·亨利·拉姆斯菲爾德在1932年7月9日出生於芝加哥。他的父親是一名房地產推銷員,二戰期間參加了海軍。童年時,拉姆斯菲爾德是一名鷹級童軍,後來他愛上了摔跤。

他後來獲得海軍獎學金,到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學習政治學。1954年至1957年間,他追隨父親的足跡應徵入伍,成為飛行員和飛行教官。

Former Secretary of Defense Donald Rumsfeld being interviewed for Discovery Channel's documentary, "The Presidents' Gatekeepers in 2012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轉入預備役後,他來到華盛頓特區,先成為國會議員的助理,然後在1962年當選伊利諾伊州的眾議院議員。

拉姆斯菲爾德於1969年辭職後,擔任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的經濟機遇辦公室(Office of Economic Opportunity)主任,之後在政府擔任其他職位,包括在1973年至1974年擔任美國駐北約大使。

在尼克松因水門事件辭職後,拉姆斯菲爾德先任命為拉爾德·福特(Gerald Ford)的幕僚長。

在1975年一次內閣改組中,他被任命為國防部長,當時43歲,成為該職位上最年輕的成員。

拉姆斯菲爾德任職時,美國的政策仍被冷戰焦慮所主導,他監督了三叉戟核潛艇和「和平維護者」MX洲際彈道導彈項目的發展。他還破壞了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在此期間與蘇聯進行的限制戰略武器談判(SALT II)。

在福特總統敗給吉米·卡特(Jimmy Carter)並於1977年卸任後,拉姆斯菲爾德進入私營部門,同時保留了一些聯邦兼職工作,包括曾擔任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總統的中東特使。

他在製藥公司GD Searle & Co擔任了近10年高級管理職位,並在電子製造商General Instrument擔任首席執行官和董事長,之後返回製藥公司擔任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的董事長。

拉姆斯菲爾德於1977年獲得總統自由勳章,照片中是1975年的他和副總統迪克·切尼。

圖像來源,Bettmann via Getty Imates

圖像加註文字,拉姆斯菲爾德於1977年獲得總統自由勳章,照片中是1975年的他和副總統迪克·切尼。

他從未遠離政治,1998年被選為一個兩黨委員會的負責人,負責評估彈道導彈對美國的威脅。克林頓政府的情報評估淡化了蘇聯解體後北美大陸的安全風險,引發公眾對這一情報評估的尖銳批評。

這些發現後來被稱為拉姆斯菲爾德報告(Rumsfeld Report),該報告認為,美國面臨著來自朝鮮、伊拉克和伊朗等公開或潛在敵對國家日益增長的威脅。報告指出,這些國家可能在決定追求導彈能力之後,5年內對美國造成「重大破壞」——遠低於情報估計的15年。這些發現重新引發了有關美國導彈防禦系統和防禦政策的激烈辯論。

喬治•W•布什和拉姆斯菲爾德優先考慮重建他們認為正在衰落的軍隊。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喬治•W•布什和拉姆斯菲爾德優先考慮重建他們認為正在衰落的軍隊。

回到內閣

在2000年激烈選舉之後,拉姆斯菲爾德被提名為小布什政府的國防部長。他曾經是任職中年紀最小的,但後來成了年紀最大的。

拉姆斯菲爾德是一位受到黨內保守派歡迎的資深人士,他曾擔任布什競選團隊的外交政策顧問。布什形容他的任命凸顯出其「偉大的判斷力」和「強有力的遠見」。

在總統的內閣中,拉姆斯菲爾德發現國務卿科林·鮑威爾(Colin Powell)和副總統迪克·切尼(Dick Cheney)個性很強——早在70年代,迪克·切尼就接替他成為福特的幕僚長。

布什政府的首要任務,是讓五角大樓做好凖備,以應對新的、不斷發展的安全威脅。拉姆斯菲爾德被任命後,負責改進和精簡一支被視為抗拒變革的軍隊。

據報道,在政府早期階段,他坦率地重申文職控制權的做法冒犯了軍方高層。

但隨後,在就任總統不到9個月時,美國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攻擊。

。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9/11和後果

2001年9月11日上午,世貿中心遭到襲擊時,拉姆斯菲爾德正在五角大樓與國會議員舉行早餐會,以贏得他們對導彈防禦系統的支持。

拉姆斯菲爾德堅持繼續發表他的每日簡報,當國防總部本身被另一架被劫持的飛機擊中時,他還在裏面。

他後來回憶說,他感覺大樓在搖晃,就跑向了墜機地點,導致官員們難以找到他,造成一片混亂。「我在外面呼吸到新鮮空氣,看到一片混亂,」他寫道。「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大樓西側升起黑煙。我沿著五角大樓周邊跑,看到火焰升起。」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播放的視頻片段顯示,拉姆斯菲爾德幫助用擔架把人送到安全的地方,然後回到裏面協調國家的應對行動。

後來在解密記錄中發現的證據表明,在襲擊發生的幾小時內,拉姆斯菲爾德就已經在考慮對主要嫌疑人奧薩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以及薩達姆·侯賽因(Saddam Hussein)統治的伊拉克進行報復性打擊。

在是否繼續支持拉姆斯菲爾德的問題上,布什面臨來自資深共和黨人的阻力。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在是否繼續支持拉姆斯菲爾德的問題上,布什面臨來自資深共和黨人的阻力。

「已知的未知」

第一反應是,預測可能發生的事。

10月7日,襲擊發生後不到一個月,美軍開始對阿富汗的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發動空襲。

隨後迅速展開了地面行動,拉姆斯菲爾德在簡報會上定期提供最新情況,這提高了他的聲譽。

但到了2002年,布什政府的注意力轉向伊拉克。總統特別指出,朝鮮、伊朗和朝鮮都屬於他所謂的「邪惡軸心」。他說,這些國家尋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威脅世界和平。

就在國情咨文發表幾周後,拉姆斯菲爾德在五角大樓的一次簡報會上被問及證據不足的問題,以他著名的「已知和未知」做出反駁。

這個說法並不是拉姆斯菲爾德發明的,但考慮到布什政府的立場和發動戰爭的爭議,這個反應在當時引起廣泛嘲笑。

在放棄了在聯合國獲得授權使用武力的決議後,美國和英國繼續推進單獨入侵的計劃。伊拉克自由行動開始於2003年3月,不過他們的證據和理由一直受到質疑。

2001年11月,拉姆斯菲爾德(中)和前紐約市長魯迪·朱利安尼(右)一起遊覽世貿遺址。

圖像來源,AFP

圖像加註文字,2001年11月,拉姆斯菲爾德(中)和前紐約市長魯迪·朱利安尼(右)一起遊覽世貿遺址。
Skip podcast promotion and continue reading
BBC 時事一周 Newsweek (Cantonese)

BBC國際台粵語節目,重溫一周國際大事,兩岸四地消息,英國境況。並備有專題環節:〈記者來鴻〉、〈英國生活點滴〉和〈華人談天下〉。

分集

End of podcast promotion

拉姆斯菲爾德是內閣中最強硬的成員之一,被認為是這場衝突的關鍵策劃者。

那一年,他在一份備忘錄中預測,這場戰爭將是一場「漫長而艱難的戰鬥」,歷史證明了這一點,近20年過去了,美國軍隊仍在為擺脫衝突而糾結。

這位國防部長從來不會遠離新聞頭條,總是出現他做出失敗決策的消息。拉姆斯菲爾德在任期間因其處理衝突的方式而飽受批評,他以坦率和有爭議的即興言論而聞名。

但布什堅定地支持他,甚至在阿布格萊布虐囚醜聞之後,當時美軍士兵與伊拉克囚犯擺出羞辱姿勢的照片被洩露。

到那時已經很清楚了,儘管有恐懼和批評,伊拉克在入侵前沒有儲存生物、化學或核武器。叛亂和暴力事件的不斷升級,拉姆斯菲爾德的領導能力也受到質疑,他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辭職壓力。

拉姆斯菲爾德說,他曾因阿布格萊布事件兩次提出辭職,但總統繼續支持他,甚至,在總統2004年11月贏得連任後,還要求他繼續留任。

又過了兩年,共和黨在2006年中期選舉中慘敗,布什終於承認需要對沖突採取「新視角」。此時,在軍隊裝備方面, 拉姆斯菲爾德已經受到公眾批評。 他甚至承認曾使用機器在致陣亡士兵家屬的吊唁信上簽名。

總統仍然對他即將離任的工作和政治遺產表示讚賞。但他的父親老布什卻不這麼樂觀——後來他形容拉姆斯菲爾德是個「傲慢的家伙」,認為他兒子的總統生涯受到了傷害。

在他2011年的回憶錄中,拉姆斯菲爾德仍然對戰爭的處理方式表示不滿,不過他確實對自己的一些言論表示遺憾,並承認美國本可以向伊拉克派遣更多的軍隊。

2013年,他成為了奧斯卡獲獎導演埃羅爾·莫里斯(Errol Morris)的紀錄片《未知》(the Unknown Known)的主角。

該紀錄片的電影製作人開始像在拍攝《戰爭迷霧》(The Fog of War)中,與前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Robert S McNamara)對話一樣,深入研究拉姆斯菲爾德的思想。但後來承認,在與難以捉摸的拉姆斯菲爾德進行了 33 小時採訪後,他仍似乎對伊拉克戰爭如何開始知之甚少。

他把與拉姆斯菲爾德的見面比作《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中愛麗絲與柴郡貓(Cheshire Cat)的相遇,一樣令人費解。

莫里斯在《紐約時報》上寫道:「我不禁產生了一種可怕的質疑,他的笑容可能並沒有隱藏什麼。這是一種極度自我滿足的笑容,而笑容背後可能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