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公牛公豬」和基因編輯的倫理問題

具有精英動物精子的轉基因公山羊

圖像來源,JONOATLEY

圖像加註文字,具有精英動物精子的轉基因公山羊,將成為人類研究基因編輯技術提供重要幫助

英美科學家用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一代可以充當「超級爸爸」的配種雄性動物,包括豬、山羊、牛和小鼠。

這些用來配種的「精英男」的精子攜帶著被編輯進去的遺傳信息;這些遺傳信息來自其他動物。

具體過程很複雜,簡而言之,就是用「分子剪刀」切掉動物胚胎中的雄性生殖基因片段。這些編輯過的胚胎成熟出生時先天不育,但注射了取自其他動物的可以產生精子的細胞後,它們重獲新生,也開始產生活躍精子。

這樣一番操作之後,這些種豬、種羊、種牛、種鼠就成了「超級爸爸」,它們的孩子便是「超級寶寶」。

實驗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英國愛丁堡大學和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教授們指出,繁殖「攜帶精英動物遺傳基因」的種畜(比如公牛)的技術可以用來解決養活地球人口的問題,還可以用來保護瀕危物種。

實驗用種牛

圖像來源,ROBERT HUBNER, WSU

圖像加註文字,基因編輯可以解決人類的食品安全問題嗎?華盛頓州立大學獸醫學院的喬恩·奧特利(Jon Oatley)教授說,如果我們能夠通過遺傳方法解決這一問題,那麼這意味著飼養動物需要的水、飼料和抗生素更少。

「分子剪刀」

基因編輯屬於遺傳工程,是指在活體基因組對攜帶遺傳信息的脫氧核糖核酸(DNA)進行類似編輯的修改,在DNA長鏈的特定位置插入、刪除、修改或替換基因片段。這個操作必須通過「分子剪刀」來完成。

「分子剪刀」是能夠在DNA上尋找特定的「切點」,認凖後將DNA分子的雙鏈交錯地切斷的限制性內切酵素。197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頒給了10年前首次提取出這種酵素的三位科學家。

第一把「分子剪刀」問世後,很快出現了數百種各色各樣的同類「剪刀」,可以對DNA分子切割、編輯。目前最前沿的基因編輯技術是CRISPR-Cas9,具有根治人類遺傳性疾病,抵禦傳染性疾病的潛力。

這種技術通過掃描胚胎DNA基因組確定位置,然後用「分子剪刀」剪斷有缺陷的DNA。

通過基因編輯製造出「超級種馬/牛/羊/豬......」,如果在監管完善、合理應用的情況下,可以造福人類和地球,但令人不安的是,這種技術有哪些長期的副作用?有什麼機制可以防止這種技術用到人類身上?

經過基因編輯的牲畜尚未獲得人類食用的許可,這涉及到產品安全、倫理和動物福利。

刺蝟

圖像來源,Science Photo Library

圖像加註文字,基因編輯技術也可能用於挽救瀕危動物

硬幣的兩面

基因編輯自帶雙刃劍屬性,問世後爭議從未間斷。改變遺傳信息,等於修改了「天命」、「天條」,尤其在人類基因編輯領域,倫理問題尤其突出。

正因為這把剪刀之鋒利,其安全性、有效性尚難確定,用在胚胎基因編輯上,實驗室操作尚可控制而安全性和穩定性仍未過關,如果允許用於臨牀,則可能引發一系列安全風險和倫理問題。

英國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委員會正在研究家畜基因編輯技術涉及的倫理問題。委員會主任惠特塔爾(Hugh Whitall)對BBC表示,基因編輯技術在實驗室以外如何應用,在什麼程度上應用,取決於諸多社會價值觀和利益相關性方面的進一步研究,而這些重要概念目前還沒有明確界定。

專家擔心,改變胚胎的基因組可能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傷害,比如意外改變了其他重要基因,或無意中引發癌症,不僅對個體有傷害,而且被改變的DNA代際相傳,對繼承這些基因遺傳的子孫後代都會造成傷害。

2015年12月,美國、英國和中國聯合舉辦的首次人類基因編輯峰會在美國華盛頓召開,會後成立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委員會,就這把「分子剪刀」引發的技術、倫理與監管等各方面的問題展開研究,2017年2月公布研究結果。

這份報告將人類基因編輯分為基礎研究、體細胞、生殖細胞/胚胎基因編輯三大部分。

File picture of newborn feet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根治遺傳疾病和意外導致其他遺傳問題,如何權衡利弊?放到人類社會演化進程大框架裏,修改基因還涉及到哪些倫理問題?

三大部分

其中人類胚胎和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最具倫理爭議,有許多基本問題有待釐清,因此需嚴格禁止臨牀應用。

出於基礎科研目的在實驗室對個體細胞、幹細胞和人體胚胎進行基因編輯,目前不涉及倫理問題。根據現行規則,人體胚胎實驗有「14天規則」,即14天之後的胚胎嚴禁任何實驗,而14天前用於實驗的胚胎事後必須銷毀。

體細胞基因編輯分兩類:一種是通過編輯修改基因缺陷或病變達到治療或防止遺傳疾病的目的,另一種是所謂人類增強目的,即通過修改基因達到各項特質最優化的目的,比如免疫力增強、智力體魄和容貌優化,等等。

第一種操作存在脫靶或引發其他疾病的風險,第二種則涉及重大倫理爭議。

對生殖細胞/體細胞進行的基因編輯也有各種安全風險和倫理問題,因為這類操作造成的變化會遺傳給後代,在技術的安全性、有效性不確定的情況下,風險尤其難以預測,科學家們認為應該受到限制。

2018年,英國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學協會指出,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對生殖細胞的編輯雖然在倫理上可以接受,但是需要有兩個限制:一是必須保證未來出生嬰兒的福祉;二是必須符合公序良俗,不得造成歧視和分裂。

歐洲科學與新技術倫理小組(EGE)在關於基因編輯的政策建議文件中明確表示,應當停止對會導致人類基因組更改的基因進行編輯。

嬰兒

圖像來源,SPL

圖像加註文字,科學家們最近幾年呼籲,該討論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類生殖,但仍然爭議很大。

目前沒有答案

學術界一個共識是,基因編輯的衝擊首先體現在基因庫將因此發生無可逆轉的改變,由此影響到人類和其他物種的繁衍。

基因編輯逐漸取代物種演化過程中的自然選擇,複製優秀基因,剔除劣質基因,長此以往,對生物遺傳多樣性會造成怎樣的衝擊?

學者普遍認為基因編輯技術的濫用會導致生物安全受到威脅,必須制定嚴格規則,但一套普適的規則目前尚未出現。

另一個是人際平等和社會公平問題。尤其是基因編輯技術如果不加限制地用於「人類增強」。

許多人已經對此表達過擔憂,認為基金編輯「增強」操作可能導致一種新的兩極分化:一頭是各方面得到基因編輯增強的「定製版」、「增強版」人類,另一頭是無緣增強而處於相對劣勢的「自然版」人類。

而對此加以限制,需要先界定許多概念、衡量標凖和指標。

家庭和人倫關係方面,一個最直接的問題是建立在獨特的遺傳基因基礎上的血緣關係在多大程度上會受到基金編輯的衝擊?被修改過的基因代代相傳,會擴散到什麼程度?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一個族裔?

總之,通過繁衍遺傳的基因被人為改變,其影響的深度和廣度現在尚不清楚。

可以預見的是,現行社會法律體系建立在對自然人及自然人組成的社會的默認基礎上。如果基因編輯觸動了這個基礎,那麼法律也需要修訂。

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因組織違法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被判刑。

圖像來源,AFP

圖像加註文字,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因組織違法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被判刑。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2018年12月,中國生物學家賀建奎宣佈為兩名嬰兒改造了基因,使她們將來可能具有天然抵抗艾滋病的能力。

這則消息引發全球爭議,醫學界和科學界譴責其違背醫學道德倫理。中國官方對其馬上立案調查,一年後公布結果,認定賀建奎等「為追逐個人名利」違法進行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深圳法院稍後作出判決,賀建奎入獄三年。

國際社會也就此事成立調查委員會,大部分國家已立法防止基因編輯的嬰兒出生;賀建奎事件讓國際社會達成強烈共識。

該委員會成員來自10個不同國家的專家,其中包括英國皇家學會(UK's Royal Society)和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the US 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的成員。

委員會2020年9月3日發佈報告,宣佈可遺傳基因組編輯技術目前還不安全,達不到安全有效地應用於人類的標凖。

報告認為,人類胚胎的基因組一旦被編輯就不該用於生育,直到有確切證據顯示精凖改變基因組能帶來可靠的結果,並且不會導致預期之外的變化。而目前沒有任何基因組編輯技術能夠達到這一標凖。

DNA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報告提出一些建議:

  • 任何國家在決定是否允許基因編輯之前,應在社會上展開廣泛對話
  • 如果被證明安全有效,最初的使用應限於嚴重的、縮短壽命的疾病,這些疾病是由單個基因的一個或兩個副本的突變引起的疾病,例如囊性纖維化
  • 對過程中的每個階段進行嚴格的例如活檢和定期檢查胚胎等檢查,以防止意外發生
  • 密切關注孕婦和因此齣生的任何孩子
  • 應建立一個國際科學諮詢小組不斷評估安全性和有效性,讓人們可以報告任何偏離指導原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