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100天:
如何從遊行變成暴力衝突?

一名香港「反送中」示威者在衝突現場於催淚彈煙霧中向警察擲物

香港《逃犯條例》爭議從6月9日開始觸發連串大規模示威,從相對和平和人數破紀錄的大遊行,逐步演變成暴力警民衝突。

示威者說,和平示威沒有用,於是遍地開花,各個社區、政府總部、立法會、警署、機場、地鐵站通通成為抗議場所。

警方更頻繁使用催淚彈,水炮車、橡膠子彈、布袋彈、警棍等武器被用於清場和控制局面,數百名示威者受傷。過千人因涉及示威活動被捕,被控以襲警、非法集結及暴動等罪名。

社會處於嚴重撕裂和對立,民生經濟受到重創。

西方國家敦促中國要以人道方式處理香港問題,尊重香港人的言論自由。中國政府反對外部勢力介入,表明要「止暴制亂」。

這場「夏日風暴」如何緣起,爆發,擴大,持續? 又會以何等方式結束?

香港民眾參與反對《逃犯條例》修訂案集會(9/6/2019)(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爭議爆發

香港立法會大樓外立法會道路牌(資料圖片)(圖片來源:EPA)
香港「反送中」遊行群眾塞滿銅鑼灣軒尼詩道(9/6/2019)(圖片來源: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香港「反送中」遊行一名揹著幼兒的群眾舉起標語牌(9/6/2019)(圖片來源:AFP)
香港「反送中」遊行群眾舉起標語牌(9/6/2019)(圖片來源: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香港政府因為一宗香港人在台灣殺害女友的案件,提出修改《逃犯條例》,讓引渡法律適用中國大陸、澳門和台灣。港府說,這是修補法律的漏洞,不希望香港成為「逃犯天堂」,但香港大學民調顯示,66%的人反對修例。其主要原因是對中國大陸司法制度,警察執法和信息公開沒有信心,擔心被強加「莫須有」罪名移送大陸。

甚少就政治立場表態的商界,在風波初期也提出反對,港府剔除部分商業罪行,但在社會上仍得不到廣泛支持。

6月9日,香港民主派團體「民間人權陣線(民陣)」發起大規模遊行,民陣聲稱103萬人參與遊行,打破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以來遊行人數的紀錄。警方公布的高峰期人數則為24萬人。

反逃犯條例遊行現場:香港市民在擔心甚麼

但香港政府拒絕讓步,堅持草案恢復二讀,觸發香港各界發起罷工、罷課、罷市,成千上萬示威者包圍立法會,力阻方案通過。

6月12日,幾百名示威者在立法會外試圖衝擊警方防線,零星示威者向警察投擲磚頭等硬物,香港警方動用240枚催淚彈、19發橡膠子彈、3發布袋彈和30發海綿彈鎮壓,多名示威者頭破血流,身在後排的和平示威者在白煙之間慌忙逃生。

2014年佔領中環運動(又稱雨傘運動)爭取普選失敗後,社會充滿無力感。五年後,催淚彈重現勾起回憶,警民關係再度出現裂縫。

原來參與運動真的會有生命危險,我很害怕,但我不想走,也不知道可以怎麼做。我們可能是面對真槍實彈的一代。
鍾同學——20歲女大學生,6.12示威者
香港「反送中」示威現場的女示威者(12/6/2019)(圖片來源: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人權組織及示威者批評警方使用不對等的過份武力鎮壓,但警方不認同,而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當晚形容衝突是「破壞社會安寧、妄顧法紀的暴動行為」。

6月15日,林鄭月娥再度見記者時宣布「暫緩」修例。也在這天,一名身穿黃色雨衣的男子,懸掛反修例標語後墮樓身亡

局勢沒有降溫,翌日民陣發起的遊行,人數再創新高,民陣稱有 200萬人參與,原本的遊行路線不能夠容納所有示威者,附近多條主要街道都被佔據。警方成高峰人數為33.8萬人。

然而,這次遊行除了得到林鄭月娥口頭上的道歉外,並沒有得到任何進展。

圖表:香港民陣6次反送中遊行數字

逃犯條例:示威者講述再度上街原因

林鄭月娥在香港政府總部會見記者(15/6/2019)(圖片來源: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示威者梁凌杰在香港太古廣場外之建築工棚上徘徊(15/6/2019)

「勇武」現身

香港「反送中」示威者於主權移交週年升旗禮會場外準備與警察衝突(1/7/2019)(圖片來源:Reuters)

抗議活動逐步升級,示威者包圍警署和政府部門,影響其運作,訴求由反修例,延伸至警權及政治改革進程。

這場運動沒有任何公開領袖,民主派政黨和過往的社運領袖在抗議現場失去主導權,只能從旁充當調解和輔助的角色。

社交平台連登討論區和加密通訊軟件Telegram發揮重要作用,示威者自發組織各類抗爭活動,有人走上街頭與警察對峙,有人在網絡發動輿論戰,有人在社區製作連儂牆。包括法律、醫療、傳媒、學術等多個行業和不同學校均發起過集會和聯署等聲援行動。

前線示威者漸漸武裝起來,發起更激烈的抗爭,黃色頭盔、防毒面具、眼罩、口罩和黑衣成為他們的標記。示威者受到武打巨星李小龍名言「Be Water」的啟發,以「野貓式抗爭」在市內四處抗議,令警方疲於奔命。

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紀念日,民陣再度發起大規模遊行,但外界關注的焦點是示威者衝擊立法會大樓。

示威者不理會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勸阻,使用鐵籠車和鐵枝衝擊立法會大樓外牆。7月1日晚間,數百名示威者佔據立法會,在大樓內進行針對性的破壞,弄毀建制派立法會現任及歷屆主席的肖象,在議事廳塗鴉區徽,展示港英殖民時期的旗幟。

香港立法會大樓外一名示威者試圖砸碎玻璃(1/7/2019)(圖片來源:Reuters)
香港立法會大樓外一名示威者試圖用鐵製小車撞碎玻璃(1/7/2019)(圖片來源:Reuters)
香港立法會會議廳內一名示威者站在議員席位上(1/7/2019)(圖片來源:Reuters)
香港立法會會議廳主席台上被塗黑的香港區徽與示威者擺放的舊港英旗幟(1/7/2019)(圖片來源:Reuters)
香港立法會大樓外一名示威者試圖砸碎玻璃(1/7/2019)(圖片來源:Reuters)
香港立法會會議廳內一名示威者站在議員席位上(1/7/2019)(圖片來源:Reuters)
香港立法會大樓内示威者留下的英文「香港不是中國」塗鴉(3/7/2019)(BBC News中文圖片)
香港立法會大樓内被示威者搗亂的辦公室(3/7/2019)(BBC News中文圖片)
香港立法會大樓内示威者留下的「保護文物」告示(3/7/2019)(BBC News中文圖片)
香港立法會大樓内示威者留下的塗鴉:「是你教我和平遊行是沒用」(3/7/2019)(BBC News中文圖片)
香港立法會大樓内示威者留下的英文「香港不是中國」塗鴉(3/7/2019)(BBC News中文圖片)
香港立法會大樓内被示威者搗亂的辦公室(3/7/2019)(BBC News中文圖片)
香港立法會大樓内示威者留下的「保護文物」告示(3/7/2019)(BBC News中文圖片)

示威者在現場發表《香港人抗爭宣言》,表明五大訴求:

  1. 撤回修例
  2. 收回暴動定義警民衝突
  3. 撤銷示威者的控罪
  4. 追究警隊濫權
  5. 解散立法會、實行雙普選

林鄭月娥和警方高層指責衝擊立法會的人是「有暴力傾向」的「暴徒」,立法會方面估計,維修費用需要數千萬港元,10月才能復會。

林鄭月娥強調不會「撤回」條例,只稱條例「壽終正寢」。

示威者感到訴求沒有被回應,抗議活動擴大到港島以外的地區,上水、屯門、尖沙咀、沙田也曾發生過大規模示威,表面目的不一定與「反送中」有關,有時是抗議水貨客或是新移民,幾乎每一次抗議示威都由和平抗議,到佔據道路,再演變成警民衝突,呈現出香港示威的特殊形態。

從「反送中」
到警權之爭

香港灣仔會議展覽中心七一升旗禮場地外布防的防暴警察(1/7/2019)(圖片來源:Reuters)

香港警察處理示威的手法備受爭議,指控包括,曾經近距離發射布袋彈、海綿彈,從高處和在地鐵站內發射催淚彈,攻擊只是喊口號的市民,暴力對待已被制服的示威者,闖入車站攻擊示威者時波及途人,不讓被捕人士即時見律師,使用過期催淚彈以及偽裝成示威者等等。

警方強調一直嚴格按規定執法,並以「適當武力」清場,警員舉槍或開槍示警出於自衛,不會直接向人發射任何武器。

但一名眼部受傷的女性隨後成為示威的符號,各方也在擔心會出現更嚴重的傷亡。

香港銅鑼灣防暴警察發射催淚彈(4/8/2019)(圖片來源:Reuters)
香港荃灣「反送中」警民衝突現場示威者蒐集的催淚彈彈殼(25/8/2019)(圖片來源:Reuters)
香港葵涌「反送中」警民衝突現場警署警長舉起獵槍指向示威者(30/7/2019)(圖片來源:Reuters)
香港荃灣「反送中」警民衝突現場數名警員手持佩槍指向示威者(25/8/2019)(圖片來源:EPA)
香港九龍灣「反送中」警民衝突現場一名防暴警察舉起警棍打向示威者(24/8/2019)(圖片來源:EPA)
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一名警察向「反送中」示威者噴射胡椒噴霧(13/8/2019)(圖片來源:Reuters)
香港九龍深水埗一名「反送中」女示威者被數名防暴警察控制(11/8/2019)(圖片來源:EPA)
香港荃灣「反送中」警民衝突現場示威者蒐集的催淚彈彈殼(25/8/2019)(圖片來源:Reuters)
香港葵涌「反送中」警民衝突現場警署警長舉起獵槍指向示威者(30/7/2019)(圖片來源:Reuters)
香港荃灣「反送中」警民衝突現場數名警員手持佩槍指向示威者(25/8/2019)(圖片來源:EPA)
香港九龍灣「反送中」警民衝突現場一名防暴警察舉起警棍打向示威者(24/8/2019)(圖片來源:EPA)
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一名警察向「反送中」示威者噴射胡椒噴霧(13/8/2019)(圖片來源:Reuters)
香港九龍深水埗一名「反送中」女示威者被數名防暴警察控制(11/8/2019)(圖片來源:EPA)
我們身穿防暴裝備,手執警棍,不代表什麼都不怕,我們也怕受傷,也怕死,而很多同事都被人網絡「起底」,隨時失去工作。
前線警員陳先生
香港九龍旺角街頭數名警察「速龍小隊」防暴警員在觀察周邊情況(6/9/2019)(圖片來源:EPA)

BBC中文曾採訪一名前線警員,他稱警察其實不願被夾在政府和示威者之間,但同時指控示威者「暴力」行為令同僚受傷難以接受。

警民關係轉差最大的觸發點是7月21日的元朗事件。一群疑似與黑社會有關的白衣人在元朗西鐵站「無差別」攻擊途人和記者,警察在事發後39分鐘才到達現場,並被拍到與持棍白衣男子拍肩聊天,引發輿論譴責「警黑勾結」。

香港警方強調與白衣人施暴者沒有關係,「與黑社會勢不兩立」,但事件令市民對警察的信任程度下降。

香港新界港鐵元朗站站台上不明身份白衣人毆打乘客與「反送中」示威者(21/7/2019)(圖片來源:AFP/香港立法會議員林卓廷Facebook直播截屏)
香港新界港鐵元朗站檢票大廳被不明身份白衣人打傷之知名新聞工作者柳俊江在給自己清洗傷口(21/7/2019)(圖片來源:AFP/now新聞台截屏)
香港新界元朗南邊圍旁空地手持鐵棒之不明身份白衣人與防暴警察交談(21/7/2019)(圖片來源:Reuters)
一名在7月21日香港港鐵元朗站襲擊事件中受傷之元朗居民於一家醫院內向記者展示其傷勢(22/7/2019)(圖片來源:Reuters)

根據香港學者李立峯、袁瑋熙、鄭煒和鄧鍵一所作的調查,從7月中開始,示威者認為表達對警方處理手法不滿是抗議最大的目的,比起撤回條例和爭取普選更為重要。

圖表:示威者參與抗議活動之原因

示威不斷升級

香港九龍旺角「反送中」衝突現場一名消防員試圖用滅火筒撲救焚燒中的示威者路障(6/9/2019)(圖片來源:EPA)

示威者不滿政府沒正面回應訴求,不滿警隊出現「濫權」、「濫捕」,他們的抗議手法不斷升級。

他們多次發起不合作運動,癱瘓多條地鐵線,堵塞隧道及主要幹道,普通市民生活大受影響,巴士、地鐵服務多度延誤或暫停。有普通市民與示威者發生罵戰。

進入8月,示威者轉趨暴力,他們能夠純熟拆毀道路設施製作路障,以彈弓或投射器向警員和警署投擲磚頭等硬物,用鐳射筆照射警員,使用弓弩、汽槍等武器,在街頭縱火,投擲汽油彈,以及包圍攻擊落單警員。

8月5日,示威者再次發動罷工、罷市、罷課,在全港「遍地開花」式示威,一天內,20間警署遇襲,造成示威抗議開始以來,最大規模的衝突。

香港港鐵炮台山站一名「反送中」示威者試圖阻止一趟列車關門發車(5/8/2019)(圖片來源:AFP)
香港港鐵炮台山站一趟列車上反對「反送中」「不合作運動」之乘客與試圖阻止關門發車的示威者爭執(5/8/2019)(圖片來源:AFP)
香港金鐘政府總部附近一名「反送中」示威者用丫叉射擊防暴警察(5/8/2019)(圖片來源:AFP)
香港新界沙田大圍一名「反送中」示威者朝防暴警察投擲汽油彈(10/8/2019)(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香港九龍黃大仙警署外一名「反送中」示威者在催淚瓦斯煙霧中試圖朝警察投擲物品(5/8/2019)(圖片來源:EPA)
香港九龍紅磡海底隧道收費廣場上「反送中」示威者把垃圾桶扔到車道上(10/8/2019)(BBC News中文圖片)
香港新界港鐵元朗站外「反送中」示威者留下一張號召參與罷工的下海報(5/8/2019)(BBC News中文圖片)
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內成千上萬「反送中」示威者在抵港大堂內集會(12/8/2019)(圖片來源:Reuters)
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內兩名蒙上右眼的「反送中」女示威者(12/8/2019)(BBC News中文圖片)
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外一名飛行員嘗試跨越「反送中」示威者設下之路障前往執勤(1/9/2019)(圖片來源:AFP)
香港政府總部西翼與中國解放軍駐港部隊總部外一輛警察水炮車向「反送中」示威者噴灑藍色染料(31/8/2019)(圖片來源:EPA)
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中)與成員周庭(右)由警車押送往香港東區裁判法院提訊(30/8/2019)(圖片來源:Reuters)

示威者為了獲得更廣泛的公眾關注,不惜「以癱瘓經濟」為手段,向政府施壓。他們把示威陣地轉向機場,一度阻止旅客登機,8月1213日,數百班來往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班被取消,觸發大批旅客不滿。

在機場內,抗議者攻擊和「公審」兩名大陸男子,包括《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付國豪,令中國社交媒體嘩然,中國官方媒體針對香港示威的全面宣傳戰爆發。

付國豪事件:香港機場示威者「公審」大陸男子的來龍去脈

政府和警方多次嚴厲譴責示威者的暴力行為,但沒有提出具體措施去化解民怨。警方行動與示威者一同升級,鎮壓力度加大。

警方更頻密地在各區使用催淚彈,試過向天開槍實彈示警,闖入地鐵站大舉抓捕示威者,並出動水炮車發射催淚水和藍色水驅散示威者。

警方以安全為由多次拒絕示威者發起的遊行集會,包括民陣計劃發起的「八三一」集會。愈來愈多示威者,涉嫌襲警、非法集會和參與暴動被捕,多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以及黃之鋒、周庭等學運領袖相繼被捕。

警方應對方法升級,示威越演越烈,示威者不理會警方的反對,繼續抗議活動,暴力衝突、縱火和催淚彈成為香港示威的新常態。各個社區也出現市民與警方互相對峙的畫面。

觀察人士認為,這場抗爭升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和「勇武」的結合。香港民主派陣營在「雨傘運動」前後,因為激進和溫和抗爭路線存在分歧而陷於分裂,但在「反送中」抗議中,他們提出「不分化、不割席」和「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站在同一陣線。

中港政府和警方試圖尋求「和理非」與「勇武」示威者劃清界線,但「和理非」示威者不滿政府不作讓步,他們即使不完全贊同「勇武」示威者的破壞行為,也沒有和他們「割席」。

根據李立峯、鄧鍵一等學者在8月18日民陣發起和平遊行現場所作的民意調查,94.1%的人贊成或非常贊成「政府一意孤行的情況下,抗爭者採取激烈行動是可以理解」,有52.9%的人接受各種對警察的武力攻擊。

一名香港防暴警察在著火焚燒的水馬後向「反送中」示威者發射催淚彈(31/8/2019)(圖片來源:EPA)
香港新界大嶼山港鐵東涌站一名「反送中」示威者砸毀車站控制室玻璃(1/9/2019)(圖片來源:Reuters)
香港西環中國中央政府聯絡辦公室(中聯辦)被香港警方之水馬重重包圍(31/8/2019)(圖片來源:EPA)
一名畫家以右眼中槍之香港「反送中」示威者為題作畫(30/8/2019)(圖片來源:EPA)

圖表:示威者接受各種抗議方式之比例

建制派以「撐警」之名,多次號召集會,譴責暴力,並對社會無休止的紛爭表達不滿,他們反對示威者使用暴力和阻礙市民日常生活,支持警方嚴正執法。

「止暴制亂」成為建制派支持者的口號,希望盡快平息風波。

香港添馬公園親北京、親警察陣營集會上一名男子站在中國國旗前擺出敬禮姿勢拍照(20/7/2019)(圖片來源: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香港添馬公園親北京、親警察陣營集會群眾朝向展示中國國旗與香港特區區旗之大屏幕叫喊口號(17/8/2019)(圖片來源:AFP)
香港添馬公園親北京、親警察陣營集會政商代表上台帶領群眾叫喊口號(17/8/2019)(圖片來源:新華社)
香港添馬公園親北京、親警察陣營集會群眾舉起英語「支持香港警察」旗幟(17/8/2019)(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香港福建同鄉社團「止暴制亂誓師大會」現場一名男子在佈置標語(10/8/2019)(圖片來源:新華社)
香港北角街頭一名疑似親政府福建同鄉社團成員指罵疑似「反送中」示威者(11/8/2019)(圖片來源:AFP)
香港北角街頭一名疑似親政府福建同鄉社團成員與疑似「反送中」示威者拉扯(11/8/2019)(圖片來源:AFP)
香港北角街頭親政府人士豎起中國國旗(11/8/2019)(圖片來源:EPA)
香港添馬公園親北京、親警察陣營集會群眾朝向展示中國國旗與香港特區區旗之大屏幕叫喊口號(17/8/2019)(圖片來源:AFP)
香港添馬公園親北京、親警察陣營集會政商代表上台帶領群眾叫喊口號(17/8/2019)(圖片來源:新華社)
香港添馬公園親北京、親警察陣營集會群眾舉起英語「支持香港警察」旗幟(17/8/2019)(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香港福建同鄉社團「止暴制亂誓師大會」現場一名男子在佈置標語(10/8/2019)(圖片來源:新華社)
香港北角街頭一名疑似親政府福建同鄉社團成員指罵疑似「反送中」示威者(11/8/2019)(圖片來源:AFP)
香港北角街頭一名疑似親政府福建同鄉社團成員與疑似「反送中」示威者拉扯(11/8/2019)(圖片來源:AFP)
香港北角街頭親政府人士豎起中國國旗(11/8/2019)(圖片來源:EPA)

圖表:建制派撐警集會人數

衛星地圖:銅鑼灣
衛星地圖:金鐘
衛星地圖:西環
衛星地圖:元朗
衛星地圖:香港國際機場
衛星地圖:深圳
衛星地圖:尖沙咀
衛星地圖:太子

中國的強硬

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新聞發言人楊光在北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持新闻发布会(29/7/2019)(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新聞發言人楊光在北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持新闻发布会(29/7/2019)(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新聞發言人楊光在北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持新闻发布会(29/7/2019)(圖片來源:新華社)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是在抗議現場經常聽見的口號。這句話出自2016年參與騷亂,因暴動罪成現正坐牢的「港獨」派社運領袖梁天琦。

香港大學本部校園內兩名參與「反送中」示威之女學生展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標語(9/9/2019)(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香港九龍尖沙咀參與「香港之路」人鏈活動的「反送中」示威者舉起「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標語(23/8/2019)(圖片來源:EPA)
香港新界元朗一座購物中心內參與合唱《願榮光歸香港》請願活動之一名「反送中」示威者用手機電筒點亮寫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口號之微型天燈(12/9/2019)(圖片來源:AFP)

香港抗議:港人心中的「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示威者及觀察人士認為,這句口號是希望香港回復到真正有「高度自治」和本土意識受到重視的狀態,並不是要推翻政權或是爭取「港獨」。

但抗議者一些行為明顯是對中國表達不滿。他們曾經攻擊位於西環的中聯辦大樓,破壞國旗和國徽,抗議現場零星出現「港獨」旗幟。

中港政府譴責稱,這些示威帶有「港獨」傾向。

林鄭月娥說,「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句說話等同「搞革命」和「挑戰國家主權」,形容示威者「玉石俱焚的做法會把香港推上一條不歸路」。

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張曉明稱,修例引發的示威有「顏色革命的特徵」,港澳辦發言人楊光形容,香港示威「出現恐怖主義苗頭」,批評「暴力衝擊活動」嚴重影響香港的法治、社會秩序、經濟民生和國際形象。

楊光說,示威已經變質,有人想把香港變成「獨立或半獨立的實體」,最終使「一國兩制」名存實亡。

中國總理李克強表示,支持香港特區政府「依法止暴制亂,恢復秩序」,堅定不移維護「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8月中,中國在深圳集結大批武警演練。 中國媒體及微博轉載的片段中,武警和裝甲車演練似是針對示威,並以粵語警告「停止暴力,回頭是岸」,被解讀成震懾香港示威者。

廣東深圳灣體育中心外圍停泊之中國武警車輛(15/8/2019)(圖片來源:EPA)
廣東深圳灣體育中心外圍大批中國武警官兵席地而坐(18/8/2019)(圖片來源:EPA)
廣東深圳寶安海濱廣場舉行萬人演練(6/8/2019)(圖片來源:中新社)
廣東深圳寶安海濱廣場舉行公安萬人防暴演練(6/8/2019)(圖片來源:中新社)

8月13日機場「付國豪事件」後,中國官方媒體及社交媒體,把付國豪視為「英雄」,被視為中國展開大規模的輿論攻勢

示威者常用的社交平台連登討論區和Telegram懷疑受到網絡攻擊,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等社交媒體,刪除了一些可疑帳號,懷疑背後是中國動用國家力量支持,刻意散播訊息,製造矛盾。

中國民航局針對很多員工參與罷工的香港國泰航空公司,發出「重大航空安全風險警示」,國泰疑受到大陸壓力更換領導層,多名員工因為曾發表支持「反送中」的言論而被撤職。

香港成為大陸的敏感詞,多名過境大陸的香港市民報稱遭關員檢查手機,英國領事館香港籍職員,則在大陸涉嫌嫖妓被扣留

示威者及民主派人士形容,香港進入「白色恐怖的時代」,言論自由遭受最嚴重的打壓。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稱,香港政府曾向北京建議回應示威者部分訴求,但遭到拒絕,而9月初曝光的閉門錄音中,林鄭月娥說,如果她有選擇的話,會選擇深切道歉和辭職,行政長官需要同時向香港市民和中國中央政府負責,政治上的可操性「十分小」,修例事件已演變成中國國家安全和主權問題。

林鄭月娥接受媒體訪問時批評閉門會面內容不應該被公開,並澄清沒有向中央呈辭,但外界質疑,特首林鄭月娥無法在香港這場風波中作出重要決定,而是要跟從北京的旨意。

圖表:林鄭月娥言論集(1)
圖表:林鄭月娥言論集(2)
圖表:林鄭月娥言論集(3)
圖表:林鄭月娥言論集(4)
圖表:林鄭月娥言論集(5)
圖表:林鄭月娥言論集(6)

國際角力場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重演1989年「波羅的海之路」聲援香港「反送中」示威者(23/8/2019)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重演1989年「波羅的海之路」聲援香港「反送中」示威者(23/8/2019)

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重演1989年「波羅的海之路」聲援香港「反送中」示威者(23/8/2019)

在台灣選舉將至和中美貿易戰發生之時,示威者認為自己可以利用香港金融經濟地位作賭注,增加與政府談判的籌碼。

香港市民發起眾籌,在外國主要報章刊登廣告,爭取國際支持,希望西方國家發聲。

一些香港民主派政治人物多次會見台灣、美國等政客,游說他們聲援香港。香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曾在7月與美國副總統彭斯及國務卿蓬佩奧會面。

香港眾志領袖黃之鋒、立法會議員朱凱廸等人到台灣拜訪民進黨,促請台灣協助逃離香港的抗爭者。

台灣大選將至,民進黨蔡英文多次大打香港牌,稱香港事態發展,成為了台灣不可以接受「一國兩制」的理據。

香港的無奈,映照出台灣擁有選擇的可貴。當香港人民的自由,正面臨中國設定的「一國兩制」陷阱下不斷倒退時,我們更應該堅決守護住台灣的民主和自由。
台灣總統蔡英文
台灣總統蔡英文訪問海地首都太子港(14/7/2019)(圖片來源:Reuters)

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曾經發文,點名批評黎智英、黃之鋒等人是「禍港頭目」,是香港違法暴力事件的「幕後黑手」,與美國政客「暗通款曲」,「賣國求榮」。

但外國勢力是否可以觸發香港這種大規模示威,一直存在疑問。

歐盟、美國、加拿大均曾發聲,對香港局勢感憂慮,敦促港府保障言論自由。七國集團(G7)在8月26日透過聯合聲明,重申《中英聯合聲明》效力,讓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歷史性地把香港事務放入議程。

英國外交大臣曾多次對事件表達關注,拉布(Dominic Raab,藍轁文)一度致電林鄭月娥,強調港人有權和平示威,促請港府獨立調查近期事件。

G7重申1984年關於香港《中英聯合聲明》的存在和重要性,呼籲避免暴力。
G7領導人聲明,2019年8月26日
七大工業國(G7)政府首腦在法國比亞里茨峰會現場拍攝集體照(25/8/2019)(圖片來源:AFP)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示威初期,只是簡單評論香港問題,稱這是一場他見過最大規模的一場示威,希望中國自行處理。

8月13日開始,特朗普就香港持續發推特,指出根據美國情報,中國解放軍集結香港邊境,不希望中方鎮壓示威,促請以人道方式處理香港示威活動,並一度建議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親自同香港示威者會面。

他特別把香港示威和中美貿易談判掛勾,稱如果沒有貿易談判,中國對香港的反應會更激烈。

美國國會民主、共和兩黨共同推動《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要求美國國務院定期審視香港情況,去決定是否維持香港目前所享有的特殊地位和待遇,並可能會對被視為打壓香港自由的人實施制裁。

中國指責西方國家的政客對香港事務「說三道四,干預中國內政」,形容外國勢力想看到香港出現混亂想「趁火打劫」,給中國製造麻煩。

歐美觀察人士認為,西方國家礙於擔心得罪中國而影響貿易雙邊,暫時並沒有採取進一步的行動,主要停留在發聲的階段,但與此同時,香港問題正在顯示中國崛起會對民主自由社會帶來怎樣的衝擊和挑戰,有些學者形容香港是「新冷戰」的熱點,香港的風波,不單是中國和香港之間的事。

風波何時了

香港大學學生參與「反送中」校園抗議活動(9/9/2019)(圖片來源:AFP)

10月1日,北京將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習近平檢閱解放軍海陸空三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年。

幾千公里外的香港,將以怎樣的方式回應北京,令全球關注。

9月4日,林鄭月娥宣布將「撤回」條例,回應示威者其中一個主要訴求,但示威者批評這個讓步來得太遲。

9月份的示威活動未有平息,政治走進校園,大學生和中學生發起各種抗議運動,部分學生選擇罷課,亦有人在學校外帶口罩手拖手築起人鏈高叫口號。

香港新界元朗大球場外中學生築起人鏈宣傳「反送中」訊息(9/9/2019)(BBC News中文圖片)
香港新界元朗大球場外一名參與「反送中」人鏈抗議的女中學生在校服上張貼「抱歉擋路」標語牌(9/9/2019)(BBC News中文圖片)
香港新界元朗大球場外一名參與「反送中」人鏈抗議的女中學生在校服上張貼寫有「香港人加油」與「哪有錢收」標語之便條(9/9/2019)(BBC News中文圖片)
香港中半山聖約瑟書院外一名參與「反送中」人鏈抗議的中學生展示以港鐵車站標示風格繪製之「請勿攻擊學生」標語牌(9/9/2019)(圖片來源:AFP)
香港九龍塘來自香港城市大學與香港浸會大學之學生拉起人鏈宣傳「反送中」訊息(9/9/2019)(圖片來源:EPA)

香港示威者,特別是年輕人,對政府的不滿似乎難以在短時間內消退,有評論人士認為,這場風波無論以甚麼形式告終,中港政府在今次事件,「失去了一代年輕人」,這些年輕人對抗爭、對民主自由以及對中港關係也有了新的看法。

香港首富李嘉誠呼籲年輕人體諒大局,亦促請執政者對未來主人翁「網開一面」。

香港經濟因為這場風波出現危機,大陸訪港旅客數字下降加上香港市民消費意欲不高,零售、飲食和服務業等受到重創,部分食肆報稱營業額下跌七成。港府要推出191億港元的紓困措施。

同時間,因為政治爭議,一些企業計劃把在港業務及資金遷移到新加坡,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形象蒙上陰影,國際評級機構惠譽24年來首次降低香港信貸評級,評級展望為負面。

美國國會可能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可能會改寫香港原有「一國兩制」底下在國際間享有的「非主權實體」的地位。

前香港總督彭定康曾經在一次BBC訪問中說,如果香港被視為跟深圳或其他大陸城市沒有分別,香港經濟和國際大都市的聲譽均會受損,而中國政府曾經承諾香港的自治權和法治在1997年後保持50年不變,如果中國政府背棄自己的承諾,香港人不再信任中國,其他國家就更難信任中國。

香港「反送中」示威者攀上獅子山點亮強力電筒模仿1989年「波羅的海之路」示威(23/8/2019)(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製作名單

作者:林祖偉
攝影:Wei Wang、雷展程、葉靖斯
附加圖片:法新社(AFP)、歐洲新聞圖片社(EPA)、蓋蒂圖片社(Getty Images)、路透社(Reuters)、新華通訊社、中國新聞社
圖表設計:East Asia Visual Journalism Team, BBC World Service
製作:葉靖斯
編輯:Vivian Wu
發表日期:2019年9月16日


相關內容

在台港生于高雄集会抗议香港动议修改《逃犯条例》(台湾中央社照片12/6/2019)

新聞專輯: 香港《逃犯條例》修法爭議

新聞專輯: 香港《逃犯條例》修法爭議

黑衣人吳生(BBC News中文圖片)

香港示威衝突前沿的一名黑衣人:我們的理想和代價

香港示威衝突前沿的一名黑衣人:我們的理想和代價

香港新界荃灣街頭兩名身穿防暴裝備之警員以佩槍指向群眾(25/8/2019)(圖片來源:Reuters)

香港示威如何開出「第一槍」?

香港示威如何開出「第一槍」?


更多長閱讀

兩條科莫多龍在打架

爲龍之島而戰

爲龍之島而戰

美國紐約自由女神像(資料圖片)

中美新冷戰下破滅的美國夢

中美新冷戰下破滅的美國夢

切爾諾貝利一家被廢棄之幼兒園(資料圖片)

移居切爾諾貝利的人

移居切爾諾貝利的人